3
爱成空,情成空
你顾影自怜才清醒
道姑袍,女冠髻
尘世的情缘原本不属于你
情窦初开,心绪如春花一般烂漫盛开的李季兰跌入了无边无际的相思的大海。她写过一首诗,我们不知道为谁,但却能展示李季兰此时的心态。这首诗叫《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打坐修炼还要继续,经文口诀还需要诵读;宴饮聚会还要继续,各色各样的面孔还要面对。但从此,李季兰的性情大变样。
像鱼玄机一样。鱼玄机发疯似地爱上了自己的老师温庭筠,但温庭筠因为自己为自己的年岁和相貌相差太远,躲开了学生如火的热情。鱼玄机不想让老师在灵与肉的煎熬中打发为数不多的日月,听从老师的安排,嫁给了李亿,一乘花轿把盛妆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别墅中。金童玉女度过了一段心醉时光。
可是李亿在江陵老家的原配夫人非常凶悍,她听闻自己的夫君有了小妾,怒气冲冲到了京城,把鱼幼薇一顿毒打,还逼着李忆写下休书,把新婚不久的鱼幼薇赶了出去。
畏惧夫人家世的李亿懦弱无情,只得将鱼幼薇安置在曲江一处偏远的道观——咸宜观,还许诺:
暂时在此隐忍一下,不久必有重逢之日!
从此,她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日日青灯孤影,苦苦等待。当然,这场等待又是落空了。
鱼玄机性情大变,她似乎悟透了人生,参破了红尘:规规矩矩恪守着师生的界限,她错失了真正爱自己的那个极品大叔;规规矩矩地坐上花轿,等着那个英俊潇洒的男人把自己接到洞房,却又像只丧家犬被赶出房门……
她要做自己,将所有的金科玉律、礼仪规范甚至世俗眼光完全抛开,尽情挥洒如花的生命,尽情享受人生的欢悦!
她开始以诗会友,引得满城轰动,才子还是富商纷纷涌来,不为对诗,只为寻欢,风月场里尽开颜!
道观整日门庭若市,众人以能一睹鱼玄机芳容为荣,大街小巷,人们对风流玄机津津乐道。
经历了无尽相思折磨的李季兰终于明白了:道姑袍,女冠髻,已经把自己从红尘中隔离出来,尘世的情缘已经和你无缘。红尘中的结交,不过是逢场作戏。
她扔下了女性的娇羞,不,她本不是凡尘中的女性,她只是一个道姑,一个不染凡尘的方外之人!
你只要说爱我,我也说爱你;你只要说对我的思念如海,我就说对你的思念如山;你只要说等我,抬花轿接你,我就说等你,等你的红红绿绿的轿子;你挥泪和我告别,我执手相看泪眼,同你一样凝噎不止……
随着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和李冶交往的文人雅士中不乏当世的一些名士、高僧和官员等。诸如官员朱放、阎伯钧,高僧皎然、名士陆羽,大诗人刘长卿等。时常诗文唱和,李冶虽然身在方外,可这颗青春的心却无法全然放下,心中的那份对世间的男女之情从她的诗文中可见一斑。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寄朱放》
相传,名士朱放一次在湖中游玩,刚巧碰到了同在湖中游玩的李冶,在一番攀谈后,遂感相见恨晚,引为知己。进而时常品茗清谈、游山玩水,二人似乎度过了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
但就像李季兰早就明白的:你只是我朝夕的情郎,缱绻的月色散去,迎来朝阳,必定是离别的遥望。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告别。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别李季兰》诗相赠。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除了朱放之外,似乎和阎伯钧之间也发生过一段至深的情,有诗为证: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莫学阮郎迷”,说的是东汉一个叫阮肇的人到山里采药,遇到了仙女,于是抛弃凡间一切,留到了仙境。有才如李冶,美艳如李冶也被相思折磨得无法自持,在诗里哀求阎伯均,你不要学那软阮肇,被外面的花花草草迷了眼,要惦记故人早日归来。
这段情缘,只持续了大概两年,在阎伯均离开江苏之后,就结束了,终其一生,阎士和再没有去过湖州,再没有找过李冶。通过皎然留下来的诗我们知道,阎伯均四处留情,最终娶了高门大户之女为妻。
但李季兰身边不乏朋友,甚至还有大名鼎鼎的污友。
刘长卿、房明府、韩揆之、萧叔子和崔涣等等,每一个拿出来,都赫赫有名,这些人却成了李冶的铁哥们,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唐才子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据说刘长卿有疝气,这可能就是民间所谓“蛋疼”。李季兰在大庭广众之中,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利用“山气”的谐音开刘长卿的黄色玩笑,着是惊世骇俗。更妙的是,刘长卿非但没有难堪,反而面不改色同样用陶渊明的诗应对:(重)鸟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在坐诸人都会心大笑。
但不久,她就在众人迷乱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双眼睛。这双眼睛没有皎然深邃,没有皎然冷漠,但同样让李季兰怦然心动。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啊!它们是那样的清澈,简直是深壑中流出的清泉,茶盏中浸泡的香茗。
顺着他的目光,李季兰看到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是陆羽。
《新唐书》、《唐才子传》对陆羽都有相似的记载:
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陆羽兴致勃勃地邀请李季兰到自己隐居的林中小屋品茗,李季兰欣然前往。
两人并排行走在花丛夹道,蜂蝶乱舞的山间小道上,陆羽告诉李季兰,他已派自己的小童去邀请自己的一生的挚友前来,三人共同饮茶赏景。
他的朋友是个僧人,法号皎然。
李季兰突然一阵眩晕,踉踉跄跄,几欲跌倒。
陆羽连忙挽起她的臂弯。李季兰气喘吁吁地道:“先生,季兰今日不爽,快快送季兰返回!”
陆羽返回,百思不得其解:好好身子,怎么就突然病了呢?
后来,他向自己的老友皎然倾诉,皎然总是沉默不语。
再后来,陆羽多次探望李季兰,但总是见不到佳人的身影。
于是,陆羽经常在道观的外面盘桓,痴痴地仰望那道黑漆斑驳的观门,有时候,风吹花落,天空中似乎下起了花雨,花瓣落满他的头顶、双肩,自己变成了一棵花树,他似乎都不曾察觉。
常常,李季兰都看的清清楚楚。她不知道自己该喜,该愁,该哭,该笑。
后来,他们成了朋友。
再后来,她写了一首诗,叫做《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记录了他们的交往: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