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大家都听过。那个被认为是愚蠢的人拿着一把钝斧头上了山,而聪明人拿着一把磨得锋利的斧头去了山上,结果当然是拿着锋利斧头的人更快把柴砍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着急,要做好准备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但,如果我们这样看待这个故事呢?笨人依然随手拿了斧头就上了山,而聪明人觉得“我要找一把好用的斧头磨得锋利了再上山”。于是聪明人就开找了,先找到一把斧头觉得不够好不够快,继续找下一把斧头,找到后磨了没几下,还是觉得不够快,于是继续找下一把,又磨了没几下,觉得不趁手,于是继续找下一把,最后虽然找了不少,也磨了不少,可还是没有找到最好用的。而那个笨人呢,拿着那把钝斧头上了山,砍了几下,觉得不好用,那就找个石头磨几下再继续砍,钝了再磨,到最后也把树砍了回来。回家后看到那个聪明人累倒在地上,原来他所有的力气都用来找斧头磨斧头了,已经没有力气再上山砍树了。
这故事看起来很好笑,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正是反复这样去做吗?
我们在尝试开启一项新的技能学习时,总是想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因为我们觉得如果没有用最好的方法去学习,那便是浪费时间,所以我们更热衷于去寻找去尝试新的方法,到最后哪种方法也没有真正掌握要领,于是所有的时间、精力、耐心都用于寻找更好的方法上,以至于最后在真正的练习环节却做的很少,当然最后的效果也不好。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会认为自己用了那么多好方法,也没有练好技能,看来再这项技能上自己是真的没有天分了。为了显得很上进,我们就又转向其他的技能上,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会按照这种不断找方法的方式去学习技能,结果可想而知。没有把本领学到手,损失并不大,真正损失大是:在反复多次半途而费学不到技能,我们逐渐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那么就对前途没有希望,那么自己的人生也就真正的没有希望了。可是我们真的想明白这件事情了吗?想要学好一项技能的方法真的是去寻找更好的方法吗?难道不是沉下心来去做重复的练习更重要吗?有时慢方法笨方法反而更有效。
钟道隆教授是从45岁才开始学英语,但是在一年之后他就成为了高级英语翻译,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甚至研究生,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依然到头来听说读写样样松,其实还是在于我们没有坚持重复的练习。钟道隆教授据说在学习英语时,每天无论回家多晚都会听写20页的A4纸,短短一年,圆珠笔芯儿就用了一大把。这种方法绝对不是最聪明最有效的,但是它的效果真的惊人。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想尽办法寻找各种各样好的方法,但是,在真正练习上又用了多长时间呢?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很多时候好的方法在与大量重复练习上对比简直微不足道。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未来都觉得很焦虑,但这种焦虑其实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恐惧,那我们为什么对未来会有恐惧感呢?归根到底是因为自己没有一项可以拿得出手的技能,没有自信,也不清晰自己的未来如何发展,更没有规划,为了打消这种恐惧感,我们总是会去用学习的动作来麻痹自己,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去看书,看视频,做笔记,但却又没有抓住一个方向去锻炼,所以也没有找到一个技能去持续打磨,哪怕最后有机会去打磨时,又因为自己的懒惰而中途放弃,没有集中注意力去持续打磨,长此以往,只能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没底,越来越恐惧。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打磨好自身,熟练掌握并精通一项技能,不要总在方法上过多纠结,而应持续去重复再重复练习再练习,耐下心来,静下心来,低头把自己的路走好,很多时候慢就是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