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的,好多村子里的小学渐渐走到了“倒闭”的地步。孩子多数被送到了私立或市里的小学去读书,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面临住校的困窘。这或许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吧,当然也不可否认,农村的师资力量确实有限!
听父亲说,我们村的小学已经成了空壳,收不到学生。去年九月,只收了一个学生,实在凑不成班级。我们村子小,人口本来就少,离县城和市区都不算远,学生流失严重也就不难理解。
我上学那会儿,一个班也就勉勉强强二十来个同学吧。九十年代,农村地区还比较闭塞落后,人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并不像现在。学校的老师也都是民办教师,甚至也就有个小学文凭,就招来凑数。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学读书,学校的老师换的特别勤快。我记得我们班每学期都要换一个老师,有时候甚至是两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换老师换的太频繁了,我们班二十来个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到了初中后没有一个学生的成绩能排在班级前几名的,都属于中下等的成绩!
小学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孔英兰老师,她当时是我们所换的所有老师之中唯一的一位公办教师,可惜只教了我们半学期就被调走了。她人美心善,教的也特别好,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她。得知她被调走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哭了。后来我们还去她调过去的那个学校找过她好几次,至今我都记得她白白净净的模样。如今,她依然在教学,在我们那儿的一个初中任教。我相信,她的学生一定都很喜欢她!
另一位我已经不记得她的名字,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她是校长的老婆,只有三年级文凭。她当时教我们三年级的语文,只会照着课本念课文,还经常念错字。但我们并不讨厌她,反而很喜欢她的语文课,因为不用写东西,就是读读背背而已。
记得那时候的计划生育抓得特别紧,谁家要是有三个兄弟姐妹以上可就惨了,东躲西藏的日子少不了。很多时候,我们正在学校里上课,就会突然接到家长的暗号,有“危险”的同学就会匆忙离开教室,带上自己的弟弟妹妹找地方藏起来。老师也不为难,因为班上本就只有二十来个学生,躲出去一多半根本无法上课,大多时候我们不用躲避的学生也会因此得到放假半天的福利。
娟子家里四个兄弟姐妹,每次都免不了躲藏的命运。我和娟子是好朋友,就会和她一起带着她的弟弟妹妹开启了游戏似的躲猫猫。村东头的大河沟里留下了我们慌慌张张的身影,村北边的破庙里也有我们偷偷摸摸的足迹,村中间的小学里也能找到我们躲藏的痕迹……
我和另外两个“安全”人员,总会作为放哨人员,专门负责观察“抓人者”的行踪。
“这儿好像挺隐蔽的,没人来,也没人发现,不用害怕。”
“坏人过来了,快跑,换地方。”
我们放哨人员往往会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勾着头左顾右盼,观察者来来往往的行人。只要碰到三五成群的陌生人,必定是要被我们当成“坏蛋”的。
最隐蔽安全的地方当属村西头的那一堆玉米杆了,堆放在一排房子外面的砖墙上,我们只要扒开一个口钻进去,任谁从路边经过都发现不了我们的身影。
当时的我们也都不过八九岁光景,那种兴奋劲儿,那种提心吊胆,那种躲过一劫的喜悦,现在想来甚是有趣。
当时的学校破败不堪,桌子高低不平,椅子需要自己从家里带,墙壁上大眼小洞的,还经常有虫蛇光顾,碰到刮风下雨天,四面透风,头顶漏雨……后来学校翻新了,盖起了二层小楼,桌椅也是整齐划一,再也不用担心蛇虫的出没,可却等不到学生的光顾了!
社会在进步,人对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择优选择,无可厚非,这说明人的意识进步了,对孩子的期望也高了,任谁都逃不过“卷”的漩涡!
(上午写一篇被锁了,又凑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