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成年人最大的区别,
除了身高之外,
就是他们可以明目张胆理直气壮的,
不守规矩。
世界在小朋友们的眼里,
还没有形成套路。
天空上不一定只有星星和云彩,
鼻子嘴巴不一定长在脸上,
公共汽车也可以是一只,
长着十二条毛茸茸腿的大猫。
所以他们画画,
不计较构图规则和色彩搭配,
不在意画得美还是丑,
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原原本本的画下来,
就有了那么多可爱的奇思妙想。
宜家就曾在全球征集4-10岁小朋友的涂鸦,
将它们做成了毛绒玩偶。
Koen 10 岁 荷兰Stella 6 岁 塞浦路斯
在「最让人看不懂的艺术大师」里,
德国画家保罗 · 克利 Paul Klee,
肯定能凭实力占个VIP席位。▼
克利的那些画倒不是说有多抽象,
就是不管怎么看,
都不像是个成年人画的。
《小花园鬼魂》Kleiner Gartengeist 1929克利出生在瑞士一个音乐世家,
爸妈都是音乐老师。
一路拉着提琴写着诗歌长大的他,
却没有继承家族传统去搞音乐,
反而决心要当一个画家。
14岁的画风还相当正常克利19岁到德国学习艺术,
几年里把意大利和法国跑了个遍,
还抽空去非洲旅了个游。
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绘画,
时髦前卫的印象派,
还是色彩鲜艳的原生态艺术,
他都认认真真的研究了一圈儿。
去了这么多地方看了这么多风景,
吸收了截然不同的艺术理念。
克利在音乐、文学、美术,
这三种表达方式之间反复徘徊,
最终决定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无论哪种途径,
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
既然如此,
又何必受到规则的限制呢?
克利在绘画中加入文字和旋律的元素传统绘画追求的是像不像,
可绘画可以呈现的难道只有这些吗?
人对于某个场景的感受往往是多元化的,
除了画面还有声音、气味、触感。
就像一个人回忆起在海边散步的场景时,
能想起的不只是岸上的风景,
还有海浪冲刷沙滩的声音,
风吹在脸上的感觉,
甚至日落后星空升起的过程。
这些所有的感受加在一起,
才是对于那个场景最真实的还原。
《墙里的满月》Vollmond In Mauern 1919《飞走的鸟》Bird Wandering Off 1936
确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后,
克利开始了大量的实验性尝试。
他的画风变来变去,
努力像个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一样,
抛弃所有规则和模式,
只跟随自己的感觉作画。▼
克利晚年遭到纳粹驱逐,
离开度过了大半生的德国,
回到故乡瑞士。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
又患上了「硬皮病」。
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自体免疫性疾病,
克利有一年多几乎无法拿起画笔。
然而症状稍稍缓解之后,
他马上又开始了涂涂画画。
《甘苦岛》,
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Insula Dulcamara这幅布面油画创作于1938年,
高88厘米,宽176厘米,
现收藏于瑞士伯尔尼保罗克利中心。
大概这么大▼
这是克利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幅,
他将报纸铺在麻布上,
再用油画颜料在上面作画。
颜料透过报纸吸附在织物里,
形成了一种既粗糙又平滑的效果。▼
画的名字Insula Dulcamara中,
单词Dulcamara据说是将拉丁文中的,
「甜dulcis」和「苦amarus」合并起来,
拼成了一个新的词汇。
而Insula则是解剖学中的「脑岛」,
指的是人的大脑中,
负责处理感受和情绪的部位。
画中长长的黑色线条像是绵延的海岸线,
将画面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克利在远处画了个类似船的图案。
海平面左右两边一虚一实的的半圆,
分别代表了升起和落下的太阳。▼
下半截岸上的部分,
丰富的线条点缀着小花小草,
象征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而被包围在正中间的那个「P」,
就是克利自己。▼
拆分一下组成这个「P」的符号,
会发现其实就是克利本人的名字Paul。▼
这种用文字组成人物的方法,
克利的另一幅代表作《死与火》中也出现过。
在那幅画里,
他把德语中的单词「死亡tod」,
画成了一个苍白的头骨。▼
《死与火》Death and fire1940
《甘苦岛》中这个苍白的字母 P,
看起来像个没有表情的人脸,
和硬皮病的症状一样。
患者在初期会出现全身皮肤纤维化,
面部失去表情连嘴都很难张开。
中期皮肤硬化消退后,
随着色素的加深或减退,
皮肤看起来会像是撒了盐一样。
画上的纹理就很像是盐粒以上这些分析,
全是瞎猜的。
毕竟这是一幅纯粹表达感受的作品,
旁人很难百分百还原作者当时的心境。
患有「硬皮病」的人里,
有一半会同时伴有抑郁症状。
患者会从皮肤到内脏一点点纤维化,
而他们能做的只有延缓病情,
然后慢慢等待死亡到来。
《纱布》Gauze1940可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
克利的画里依然充满了对这个世界,
孩童般稚拙真挚的探索与好奇。
也许这才是他作为大师,
最让人觉得闪闪发光的地方吧。
《我妈妈喝醉了倒在椅子上》My mom drunk falls into the chair1940《甘苦岛》名字中的Dulcamara,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叫「小癫茄」的植物。
小癫茄刚吃进去的时候是苦的,
但过一会舌头就会感觉到甜,
正好对应了画名中的「苦」与「甘」。
不过这种植物含有一种神经毒素,
如果吃得太多就会狗带。
据说《甘苦岛》还有个名字,
叫《卡吕普索之岛》Calypso’s Island。
卡吕普索是希腊神话中的海之女神,
她的名字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
「我将要隐藏」。
《奥德修斯和卡吕普索》Odysseus und Kalypso 1883 勃克林《加勒比海盗》第三部中,
那个和章鱼脸谈恋爱被封印,
最后挣脱出来变成巨人的女巫,
就是卡吕普索。
既然大家都看到这里了,
就顺便吐槽一下,
现在铺天盖地的美术AI网课。
看起来好像是花一点点钱,
为小朋友打开一扇艺术之门。
但实际上这类美术培训,
是在孩子本来应该通过自主观察,
去理解和描绘世界的阶段,
强行让他们学会「成年人的套路」。
直接告诉孩子鸭子怎么画池塘怎么画,
刚开始看起来好像效果很好,
比那些「乱涂乱画」的厉害多了。
然而省去了观察、理解和创造的步骤,
属于地基上就打歪了,
以后想要有什么发展反而更难。
今天的「短颈鹿瞎说画」就到这里~
希望各位大朋友小朋友,
都能保持一颗不受拘束的童心。
规则什么的,
就暂时放一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