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感性的人,总是会在最安静的时候去思考一些事,去思念一些人,而我更宁愿把这类人叫做——外向孤独患者。
理性和感性到底哪个好?比如在对于一个永远都追逐不到的梦时,理性告诉你,趁早放弃吧,有舍便有得,你只有彻底舍弃了,才能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感性告诉你,纵使无法实现,只管一味的去追寻吧,若干年后,你再回首,你所得到的,将是不留遗憾的青春和值得回味的曾经。常在想,有没有一种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中庸之道,即可充分得到理性中的智慧,又不舍弃感性中的情怀,可以很好的把二者有效的统一结合起来,可要去真正深入探索,我想可能只有哲学家才会去做了吧。
岁月无情,一不小心自己也走过了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曾经大学里走过的幽谧小径,大学里读过的闲情诗书,大学里结交的志同道友,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只能默默回首了。常常觉得,时间就是一个小偷,偷走了我们的青春,偷走了我们的情绪,偷走了我们的过往,只剩下了无尽的华年和深邃的幽情;时间亦如尘沙,我们任何人都捂不住,也留不下,只好让它从指尖慢慢流逝,消失在无尽的凄凉之中。
一不小心,也已经毕业四个来月了,明明才毕业不到半年,可总是会有已经毕业了好几年的感觉,班上的一些人,有的只记得模样却已记不得名字,有的知道名字却又想不起轮廓,所以说,时间还是个杀手,我们一个个也早已经面目全非,或许有一天,连我们自己都已认不得自己,更别奢望别人在茫茫人海中把你认出来了。
总感觉比起古代人,现代人总是缺少了些什么,总感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而人性却错综复杂。有的人,在人前一身正气,在人后却两面三刀;有的人,只想着眼前的苟且,却从没了诗和远方;有的人表面上活着,实际上却早已没了思想,没了灵魂。我无意于做传统的卫道士,却只想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
白驹过隙间,自己也已成为北漂一个多月了,在许多人看来,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旅行,好不惬意。可是要为之所承受的代价,恐怕不是一般人所去考虑的,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尽的孤独与落寞,是内心的无所寄托与依靠,也曾经尝试的去放弃所有,拼了命的去恋一个人,一件事,可是,这样又太自私了,毕竟,人终究不能只为自己而活。或许,潜意识里,在情感上,我们都是自私的,我们都渴望被爱,渴望被理解,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了爱无能,成了只知道写点慰心的文字来安慰自己的孤魂。
偶尔会有朋友问起:“大师,总是看你说孤独,我想问究竟什么是孤独?怎样去克服孤独?”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想对于孤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诠释,一千个人,便有一千种孤独。或许,有n些人是独上高楼,曲高和寡的孤寂凄清,有些人是断桥残雪,与影对酌的孤单落寞,有些人是柳上眉梢,欲拒还迎的错综复杂……。庆幸的是,我们都有着自己的孤独,如果把孤独当成挚友,与之深交,并享受孤独,那便算不算已经克服了孤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体还得看个人感悟吧!
千里奔波,万里征途,竟无所可依?执守一片情,相思难自弃,欲上高楼,独与天宫试比高,忽觉身如宇宙一尘,沧海一粟,渺如蝼蚁,细如枯草;念去去,古时之人唯美至极,感津津,当下之人庸情不堪,究其源,实属难寻;如再遇苏子,吾必问之才情,何以堪成汝之学识?绝世才子,千古流传,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应似此情境也。自春秋战国,中国大哲者,舍老庄谁属?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胜有为,老子也;浮生若梦,化蝶寻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公也;秦皇汉武,雄才大略,国之利器,在于法儒;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兴之盛之,出于情理;康熙乾隆,独领清廷,亡之败之,皆于固化。然吾辈更出于左右,应当思量,不思量,自难忘。古往今来多少事,皆可付诸笑谈中,时间亦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吾愿以梦为马,永不停息!
——北冥湫 北漂岁月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