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家一直是我做饭,娃爸洗碗。遇上我做的饭比较复杂时,他总是叫苦不迭,抱怨要洗涮得太多。甚至我难得的想在家包顿饺子时,总会遇到他的阻挠,表面上是体贴:“还是别包了,你多辛苦呀!”实际是害怕饭后要收拾残局。对此,我向来的态度是,我做都做了,你就洗几个盘子几个碗至于吗?并且把做饭视为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把洗刷视为小菜一盘。
态度的转变始于前天。往常周末带孩子上兴趣班都是我俩同去,早上吃口饭来不及收拾,厨房里一片狼籍,留下一堆碗筷餐具留待晚上再收拾。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昨天让她爸一个人带她去上课,我在家做家务。
原以为陪娃一天上课累,在家轻松惬意,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单说做早饭后要洗刷的东西:做粥的高压锅;主食是土豆饼,蒸土豆用到了蒸锅,蒸好的土豆打碎用到破壁机,切葱蒜用到案板和刀,土豆饼用到面粉、怕面粉里有虫得筛一下于是又用到筛面的小筐,煎土豆饼用到电饼铛;再加上吃饭用到的盘子和碗。
刷这些没有一个小时完不成,我是分批刷完的,刷上几样就烦了。于是我彻底理解了娃爸。难怪我做完饭成了甩手掌柜,他就一副愁眉苦脸,收拾厨房的残局丝毫不逊于准备一顿饭。
(二)这周对孩子的兴趣班进行了调整。先是退掉了每周六下午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课,再把周日下午的钢琴课调到周六这个时间,这样兴趣班集中到一天上完,空出周日一整天,可以自由活动,心情无比畅快。
尽管这学期刚刚开始,兴趣班才上了一个月。但周末两天都有课的日子令人苦不堪言。想安排她和小朋友玩,彼此都有课,时间对不上;想去稍晚一点的地方玩,下午有课,担心孩子玩累了上课没精神,也怕赶不回来迟到;想去个公园、博物馆,周末就有一个上午的空档时间,都不容易实现。
但孩子对报上的每个兴趣班都是饶有兴趣,让她退哪个,她都不同意。有的孩子上兴趣班,家长要做工作,每次上课前要好言相劝、左说右劝;我家孩子是乐此不疲,在我看来最最看不到效果的儿童创意画、声乐却是她最最喜欢的,无论如此也不能退掉的,一和她商量她总会大声干脆地回答,“不行、不能退!”好吧,只能由她。
但之前最看好的、报名是经过一番比拼手快之后才抢到的——音乐学院的儿童视唱练耳课程,上了两次之后却发现成了鸡肋,孩子已经在一对一学钢琴,老师在教怎么弹的同时也会教孩子识谱。如此一来两个课程就有了重合。尽管在报名视唱这个课程之前,我已经打听过数个孩子已经学完或正在学的妈妈,大家无一例外都说这个课程好,家长可以进课堂和孩子一起学,对于多是乐盲不识五线谱的成人来说,花一份学费,两个人可以同时学特别划算。孩子声乐班上的同学妈妈告诉我,视唱比声乐有干货。声乐课是孩子一个人进教室,每次课学一首歌,问孩子还学了什么,孩子总说不清楚。不像视唱课,大人一起陪同上,每次课的内容了然于心,回家也方便带孩子一起复习。
但是但是,视唱对于同时学钢琴的我家来说,俨然意义不大了。一次课都是50分钟,相对于一对于的钢琴,集体课学到的内容少之又少。我就在琢磨,为什么大家都说好的视唱课,对于我家成了鸡肋呢?想来想去终于得到答案,因为我问到的上过这个课的小朋友妈妈,孩子都是在学钢琴之前上的视唱课,不像我家是钢琴视唱同时进行的,学钢琴之前孩子经过前期的视唱训练,会识谱,有了一定的乐理基础,学起钢琴来少了陌生感,必然上手快,家长们就感觉前期的视唱铺垫很有作用。
(三)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亲身体验。于是我想到了小学课文里学到过的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走到河里之后,才发现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大道至简,故事很浅显,寓意却很深刻,有些事情前期做多少次调研,都不如自己亲身体会一下,才明白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做旁观者,没有亲身经历,不去做,永远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如微不足道的洗碗!现在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不想分享他们的经验,也许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试错了数次、数十次,才发现了一条最短最方便、性价比最高的道路,哪会平白无故与人分享?
启示之一,当我们心有怨念时,不妨多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到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如果是自己在对方所在的那个位置又会怎么做;启示之二,不论是家庭中,还是工作上,都需要定期轮换岗位,每个人就会多一些包容理解,环境氛围才会更加和谐;启示之三,如果对一些事情拿不定主意,纠结不清,不妨马上行动,只有亲身体验过,才最有发言权。
涵好有你,坐标北京,文科硕士,五岁宝妈,关注英语启蒙、儿童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