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东北人,“蚂蚱王”是我对他的称呼。
出国前,老王是东北一家大型钢铁厂的工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大量国企改革重组,老工业基地东北首当其冲,很多工人下岗失业,老王夫妻也在这下岗大军之中。
在国营企业干了二十多年,这一下子失业在家,老王夫妻感到很茫然,打破了既定的生活轨迹,顿时感到手足无措,似乎找不到方向感。
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况且上有老下有小,女儿还在上学,干点啥好呢?
手里拿着买断工龄的几万块钱,夫妻俩寻思了好几个晚上,也没想出个头绪,做点小生意吧,万一赔了咋办?要手艺没手艺,要经验没经验。唉!这可咋整?
第二天,老王在街上闲逛,碰上了工友老刘,老刘也是下岗工人,两人便一起来到街边的小吃店喝闷酒。
老王问老刘:刘哥,往后这日子咋过?
该咋过咋过,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老刘说。
你这云山雾罩的,整点靠谱的。
老刘嗞溜一声干了杯中酒说道:兄弟,想不想干票大的?
抢银行?
滚犊子!
老王赶紧给老刘满上酒,老刘捏起杯子又嗞溜一声下了肚。
兄弟,虽说富贵险中求,但违法犯罪的事儿咱不能干。
那你说干票大的啥意思?
出国赚大钱去!
到哪边?
韩国,韩国近便还费用低,咱手里这俩钱够了。
好,就这么定了,老王红着眼睛说。
说干就干,于是二人办护照,找中介办签证等等事宜。
两个月之后,一切准备就绪,二人跟着旅行团一起上路了。
到了韩国以后,二人趁机摆脱了旅行团,在当地华人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工作,在一处建筑工地做小工。
就这样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日子平平淡淡过去了一年,二人省吃俭用,年底每人往家汇了八万块钱。
在九十年代末,这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他们在工厂干了二十多年也没挣到这么多钱,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老王心里暗喜。
谁知好景不长,那天休息天,二人在街上闲逛,(往常休息天他们是不出门的,买点酒就在宿舍里喝,这一天就算打发了)正碰上警察查身份,这次二人被逮个正着。
韩国的法律很严格,逮到这样的没有身份的黑户,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遣返回国。
就这样,老王和老刘在韩国呆了一年后,双双被遣返回国了。
尝到了出国打工的甜头后,老王的心野了,在国内打工挣那点钱根本没瞧上眼,这不,在国内呆了不到半年,又主动找老刘商量再次出国的事了。
这天,老王到菜市场买了几个硬菜,又买了几瓶好酒,打电话叫老刘晚上到家来吃饭。
老刘晚上来的时候,也没空手,拎了一条大鲤鱼,上炕坐下,二人先喝茶唠嗑,老王老婆在厨房忙活,不一会儿,端上来两热两冷四个菜: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葱拌猪头肉、油炸花生米。
酒过三巡,老王说:刘哥,咱还得出去。
老刘酒有点上头:出去,必须的
我打听了,这回咱到葡萄牙去,这地场儿(这个地方)不往回撵,不光不撵,身份还好办,老王说。
撵咱也不怕……咱有腿……,撵咱就跑,象蚂蚱一样就跳……跳……老刘喝得舌头有点大。
好,就这么定了。
定了,这回赚洋鬼子的钱去。
就这样,老王和老刘又开始了启动赴葡萄牙的打工计划。
又重复了一遍老程序,三个月之后,二人便登上了去欧洲的飞机。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