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64386/ad76aa598ff50cd3.jpeg)
在拉萨旅行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些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藏漂”,那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藏漂”的概念。
我遇到的第一个“藏漂”叫小花,是一同住在青旅的室友,她的生活让我羡慕不已。
这是一个89年的姑娘,毕业后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做着一份朝九晚五的财务工作,直到有一天她厌倦了,于是辞职,开始追求诗和远方。
第一年她到了大理,在那里和别人合租了一个小院子,一人分担300元的房费,平时就在外面摆摊,卖些小首饰和当地纪念品。刚开始她也遭到父母的反对,可当她摆摊的收入超过工资时,父母也放下心来,不再觉得她是不务正业,反而很支持她。
在大理待了一年后,她想去拉萨看看,于是年初一个人从青海一路搭车到拉萨,准备在这里安顿下来。
到拉萨的第三天,她开始摆摊了,她说不能再这样消磨下去。出于好奇,我决定和她一起去摆摊,于是,那个下午,在布达拉宫,我和她做起了生意,一个小时就卖了三百块,让我也生出了留在布达拉宫摆摊的想法。
在我回家后看她的朋友圈,她已经赚够了旅费,去了尼泊尔和泰国,然后又回到拉萨,而手机另一端的我只能眼馋着这样的生活。
在拉萨的最后一天,我决定无所事事地在大昭寺晒太阳,于是遇到了磕长头的他,他告诉我他的名字叫“狼崽”,从18岁第一次来拉萨就决定留在这里。
因为喜欢藏族文化,他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藏语,刚开始那些藏语在他眼里如同天书,他就用汉语拼音一个一个标注出来,每天练习一小时,现在简单的交流已经不成问题,还给我唱了一首他学的藏文歌。
他之前在尼泊尔打工,因为失恋了,所以逃回拉萨来静静心,他在大昭寺前和藏民一起磕长头,为的是洗涤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因失恋受伤的心平静下来。
后来他还告诉我要找个印度妹子做老婆,因为印度的女人都很漂亮,可是他只有小学毕业英语不好,所以这次回来一定要把英语练好,这样才能去追他的印度妹子。
我被他的经历震撼着,被他的生活感染着,不自觉也想留在这里。
在青旅的最后一晚,在大厅遇到了这样一群“藏漂”,他们或是青旅的义工,或是之前在这家青旅工作过。
一位山西的老乡,跟我说来拉萨的山西人不是很多,她在这边待了两个月都没碰到几个。她来拉萨已经一年了,因为喜欢所以决定留下来,之前在这家青旅做前台,现在已经在外面租好了房子并找好一份教师的工作,从此,她在这里也有了一个家。
新来的前台是92年的重庆妹子,别看年纪小,走的地方可不少。她讲起在泰国出车祸的一段经历,当时和她同行的小伙伴吓得一直哭,而她在被撞之后特别冷静地告诉她的小伙伴,要怎么通知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银行卡密码是多少,交待完之后才去往医院。
从那之后她就看破了生死,觉得一切都是命定的,活着的时候想到什么就赶紧去做,在经历过那次生死之后,她回到家就给爸爸打洗脚水给他洗脚,还帮她妈妈做饭,好多事情都是经历过,才懂得珍惜。
百度给出“藏漂”的定义是这样的:“藏漂”指在中国西藏地区工作、生活或旅行,但又不属于西藏居民的特殊人群。他(她)们来自世界各地,某一天他们来到西藏之后被深深诱惑而决定留下来,浪迹于西藏天地间、拉萨市井街头,只为寻找自己理想中的“香格里拉”,寻求心中曾经有过的远方。
我想不管“北漂”还是“藏漂”,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理想中的生活,是许多人遥不可及的一个梦,看了他们的生活之后,我们才知道,在生活的苟且之外,真的有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