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不是对于别人的所有帮助都心存感激

不是对于别人的所有帮助都心存感激

作者: 铁轨延伸的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16-04-23 16:11 被阅读86次

  小学课本里头就教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成了年少时单纯交往的交际法则之一。再长大,明白了“己所欲也要慎施于人”。

  实习时候,我比另一个同事早到老一阵子,所以当他来报道时我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他的“大师兄”。“师弟”一来便加我微信存我号码,总之,对于长久要在工作中相处的人来说先把同事混熟总是没错的。

      比他早到的这阵子往复练习使我对工作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所以当看到他新来乍到时对于工作的生疏,出于对“师弟”的关心,我总会体现一下我热于助人的优良作风——时不时地帮他一把,甚至帮他“包办”,而他也总是无可奈何地说“没事,我自己来吧”。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帮助他他就会对我心存感激,可渐渐的我发现并非如此。所以当我察觉到他越来越不怎么理我时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呢?

     某个晚上,将近凌晨一点,我临睡前刷了一下朋友圈发现了他十几分钟前刚发了一条内容,写的是“其实,我不需要太多帮助,只需要多给我点时间”。看了这句话,我开始明白他最近怎么老不搭理我了,为什么吃力而不被讨好了。第二天,再刷朋友圈时他已经删了那条内容,或许他觉得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应该还是会被我发现吧,日子还长久,低头不见抬头见呢,忍忍吧!

     后来的工作中我改变了以往“乐于助人”的态度,除了口头上以师傅的名义帮他点明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外再也没有插手他的活了。渐渐地,我发现他的工作能力其实挺强,从先前的模仿到后来的独立完成,这个过程我都默默地关注着。而那之后他也会主动问我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了。这使我明白了不是每个人对于你所有的的帮助都会心存感激,相反地他认为你伤了人家的自尊他明明可以做好的事情都让你搞得没兴趣了,他可能会认为你爱管闲事爱出风头。或许人家只要多一点时间就能完成和你一样的效果,甚至比你更好。

     这件事使我回想起高中时代,我自己的数学是一块短板,每到晚自习,这门功课总会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有时候碰到不算太难的题我楞是想了十几二十分钟,而在这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思想者”的姿势。终于有了点朦胧的灵感时,就快柳暗花明时,邻桌看不下去了,跑来一看,原来是他非常拿手的数学题,二话不说,在没有我向他请教的情况下为我“授业解惑”。我自然不是很开心了,这是什么感觉,至少觉得失落,不甘,就像快要打出喷嚏却又打不出的感觉。结果是,他并没有得到我的感谢,整个解答过程我总是用“哦”来回应他对我的帮助,最后他好像觉察到什么识趣地离开了。当时,在我看来我并不需要他的帮助,通过自己翻阅笔记查找例题可以解决的事,可以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事却被他不止一次地“搅黄”了。这使我意识到不是所有人对于别人所有的帮助都会心存感激。可是自己亲身体会了也这么想了,可偶尔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乐于助人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地没有经过思考地助人就会有被他人认为无事献殷勤的嫌疑,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一些书上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地铁里,公交上,很多人是不会给老人让座,或者过马路也不会搀扶老者。人家不认为自己老了认为你的帮助是一种施舍是一种可怜是承认他老了不中用了。所以他们对于很多别人的帮助理解成是对自己自尊的伤害。当然了,如果在本国也这样的话会成为千夫所指的“罪名”,他们有他们的传统,我们有我们的传统,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当你要帮助别人时不妨先问一句,就像美剧里经常说的“excuse me,can i help you?”,这样便稳妥得多。当然我指的是没有特殊情况之外,情急之下还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学课本里头就教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成了年少时单纯交往的交际法则之一。再长大,明白了“己所欲也要慎施于人”。

         实习时候,我比另一个同事早到老一阵子,所以当他来报道时我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他的“大师兄”。“师弟”一来便加我微信存我号码,总之,对于长久要在工作中相处的人来说先把同事混熟总是没错的。

        比他早到的这阵子往复练习使我对工作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所以当看到他新来乍到时对于工作的生疏,出于对“师弟”的关心,我总会体现一下我热于助人的优良作风——时不时地帮他一把,甚至帮他“包办”,而他也总是无可奈何地说“没事,我自己来吧”。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帮助他他就会对我心存感激,可渐渐的我发现并非如此。所以当我察觉到他越来越不怎么理我时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呢?

        某个晚上,将近凌晨一点,我临睡前刷了一下朋友圈发现了他十几分钟前刚发了一条内容,写的是“其实,我不需要太多帮助,只需要多给我点时间”。看了这句话,我开始明白他最近怎么老不搭理我了,为什么吃力而不被讨好了。第二天,再刷朋友圈时他已经删了那条内容,或许他觉得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应该还是会被我发现吧,日子还长久,低头不见抬头见呢,忍忍吧!

       后来的工作中我改变了以往“乐于助人”的态度,除了口头上以师傅的名义帮他点明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外再也没有插手他的活了。渐渐地,我发现他的工作能力其实挺强,从先前的模仿到后来的独立完成,这个过程我都默默地关注着。而那之后他也会主动问我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了。这使我明白了不是每个人对于你所有的的帮助都会心存感激,相反地他认为你伤了人家的自尊他明明可以做好的事情都让你搞得没兴趣了,他可能会认为你爱管闲事爱出风头。或许人家只要多一点时间就能完成和你一样的效果,甚至比你更好。

         这件事使我回想起高中时代,我自己的数学是一块短板,每到晚自习,这门功课总会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有时候碰到不算太难的题我楞是想了十几二十分钟,而在这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思想者”的姿势。终于有了点朦胧的灵感时,就快柳暗花明时,邻桌看不下去了,跑来一看,原来是他非常拿手的数学题,二话不说,在没有我向他请教的情况下为我“授业解惑”。我自然不是很开心了,这是什么感觉,至少觉得失落,不甘,就像快要打出喷嚏却又打不出的感觉。结果是,他并没有得到我的感谢,整个解答过程我总是用“哦”来回应他对我的帮助,最后他好像觉察到什么识趣地离开了。当时,在我看来我并不需要他的帮助,通过自己翻阅笔记查找例题可以解决的事,可以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事却被他不止一次地“搅黄”了。这使我意识到不是所有人对于别人所有的帮助都会心存感激。可是自己亲身体会了也这么想了,可偶尔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乐于助人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地没有经过思考地助人就会有被他人认为无事献殷勤的嫌疑,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一些书上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地铁里,公交上,很多人是不会给老人让座,或者过马路也不会搀扶老者。人家不认为自己老了认为你的帮助是一种施舍是一种可怜是承认他老了不中用了。所以他们对于很多别人的帮助理解成是对自己自尊的伤害。当然了,如果在本国也这样的话会成为千夫所指的“罪名”,他们有他们的传统,我们有我们的传统,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当你要帮助别人时不妨先问一句,就像美剧里经常说的“excuse me,can i help you?”,这样便稳妥得多。当然我指的是没有特殊情况之外,情急之下还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关文章

  • 不是对于别人的所有帮助都心存感激

    小学课本里头就教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成了年少时单纯交往的交际法则之一。再长大,明白了“己所欲也要慎施于人...

  • 不是对于别人的所有帮助都心存感激

    小学课本里头就教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成了年少时单纯交往的交际法则之一。再长大,明白了“己所欲也要慎施于人...

  • 对于别人的帮助,应该心存感激

    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今天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对于自己的为人处事影响非常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站在对方...

  • 所有的帮助我们都应该感谢吗?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得到许许多多的帮助,有了别人的帮助,困难或困惑才能拨云见日。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也会心存感激,下...

  • 善良,不能泛滥

    俗话说:乐善好施,能服于人。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人世间,白眼狼太多,好心不得好报的事太多...

  • 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快乐

    1.多为他人创造快乐 当你帮助别人之后,别人会对你心存感激,也许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相应的...

  • 心灵的独白

    只有当所有的人都 心存善良、 心存敬畏、 心存感激、 心存爱意时, 我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 让我们心灵的天空,...

  • 最好的感恩

    人生在世,免不了求人帮助,能力达到,也会帮助别人。 受人帮助,自然心存感激,总想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报恩的方式...

  • 多出来的给予,不是恩惠,是伤害。

    我相信多数人对于别人的帮助,都会心存感激。即使对方表示不用再馈赠回去,自己也还是会铭记在心,在以后能够帮到对方的地...

  • 为何他人不接受我的帮助?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是所有帮助都能被别人接纳。因此,许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他人却不理情,反而被当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对于别人的所有帮助都心存感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ax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