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课程,根据自身的媒体倾向选择学习平台提供的资源形式,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实施。
但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过程表现为:注意与预期、元认知准备、学习情境创设、选择性知觉、知识习得、批判与重构、知识迁移、评价和创新等阶段,如图所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00934/993cb694bcc44342.jpg)
在知识习得阶段之前的学习表现为注意、识记和理解,还是浅层学习的表现,批判与重构阶段之后的学习涉及元认知的认知、高级概念的理解、创新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属于深度学习。
批判与重构知识:信息加工过程中,学习者在元认知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多样的学习策略如实践共同体社区相互分享学习经历,或运用其他交流工具进行交流协作,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重新组织和意义建构,实现知识的整合。
迁移:学习者利用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其它的同类问题。迁移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迁移,是不需要信息加工,直接把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另一种是间接迁移,对学习者的要求更高,需要将获得的知识总结转化为概念、方法或思想用以处理复杂的问题。迁移是建立在对知识深刻理解基础上思考、领会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者可借助实践共同体社区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创造:是学习的高阶阶段,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评价、总结,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等进行反思,将知识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升华,实现知识的创造。创造是在物质积累的程度上产生的,是量到质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运用学习的分析工具、评价工具和共同体社区成员反馈的信息,不断积累、分析、反思和评价,实现“质”的飞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