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陈先月的日记
“枷锁”无处不在

“枷锁”无处不在

作者: 孤独中的寻觅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00:25 被阅读0次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小说《人性的枷锁》看完有几天了,今天正式提笔写写书评。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是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里面的主人公菲利普跟毛姆非常相似。因为他们都有身体上的缺陷(一个口吃一个跛脚),所从事的行业也大抵相似。文章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枷锁到底是什么?菲利普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摆脱枷锁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正是整篇文章的主旨,贯穿全文。所以,我用了[“枷锁”无处不在]这个标题作为这篇书评的全文标题。

    这里我先来介绍一下作者毛姆的出生背景和工作经历等个人信息,以便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人性的枷锁》的原因以及更好的理解书本中所出现的故事情节,为什么是那样的安排?从而更好的读懂整本书。

    毛姆出生于1874年,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曾以相貌出众而闻名一方。他八岁丧母,十岁丧父,后被送到英国的叔叔家抚养。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的性格闭塞害羞,由于娇小的身材和口吃的毛病,在他进入学校的时候也常受到同学的欺凌。1892年初,毛姆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同年返回英国,在会计事务所担任实习生,后又进入圣托马斯医院学医。五年的医学生生涯让他尝遍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苦乐,曲折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说来略带讽刺,但海明威也曾认同伟大的作家大多需要一个不幸的童年。毛姆八岁那年,母亲又怀有身孕,谁料生下的小儿子第二天就夭折了。而六天之后,母亲又撒手人寰。这是乎是毛姆童年时期最深切的痛。在他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莉莎》(1897)第一部戏剧《体面的人》(1903)等作品中都有所提及。此外,出身资产阶级的毛姆在成长的历程中被周遭环境烙下了清晰的资产阶级印记。他恃才自傲,思想清醒而现实,善于把最令人难以面对的阴暗一面剖白于文字间。与大多数作家对贫穷的态度迥然不同,毛姆认为苦难和贫困百害而无一利。只能使人堕落而不能促人高尚。他在《作家笔记》(1949)中曾将爱情比作让世界转动的齿轮,金钱则是那轴上的润滑剂。最后,说到毛姆不得不谈到他其貌不扬的外形和口吃的毛病。这两点生理上的不足大大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后期文学创作上的视角,对身体的自卑让他养成了一个古怪习惯,即喜欢将自己想象成其他身体健全,优秀杰出的人。

    我们都知道每本小说在写之前大多跟作者有一定的关联,这何况又是作者毛姆的自传体小说呢?给出了毛姆个人背景资料后,那么接下来就来回答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枷锁到底是什么?”

    枷锁是菲利普九岁时失去双亲又不得不寄人篱下的痛苦和无奈、枷锁是菲利普因为天生跛脚被同龄孩子嘲笑讥讽的痛苦和深深扎根的自卑、枷锁是菲利普在伯伯家无聊时没有任何可以玩的玩具时的孤独、枷锁是在学校里同龄孩子可以自由地玩耍和踢球时自己不能参与的那种无奈和嫉妒、枷锁是人人都有朋友只有菲利普没有朋友的那种孤独和有了朋友后被朋友背叛的心酸、枷锁是那么祈诚那么用心祈祷时(向上帝祈祷,希望自己的脚可以跟正常人一样)愿望没能实现同时感觉自己被人欺骗的绝望、枷锁是从儿童长成少年时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想法又不被认同的那种愿望和愤怒、枷锁是菲利普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朋友,枷锁是菲利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终身事业(会计、绘画和医生)、枷锁是菲利普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爱情(威尔金森小姐、米尔德里德、诺拉和萨莉),枷锁是思想上的自由和行动上的自由都没能及时实现的羁绊、枷锁是婚姻上的勋章,是向幸福投降的生命中的失败。“枷锁”无处不在,它是生活和工作在我们一生当中不断地强加给我们的桎梏,它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欲望”。当“欲望”没能实现时我们都是非常期待的,为了它,可以牺牲一切。将舒适的生活,温暖的家庭、金钱、爱情、荣誉、责任统统撇下,选择一意孤行。只为将世界予他的“情感用油彩呈现在画布之上”。同时会想法设法的去实现它,然后在得到了它后又感到后悔不迭。我们每个人都有“枷锁”,它始终陪伴左右,直至终老病死。那么菲利普后来又是怎么样摆脱“枷锁”的呢?

    在失去双亲之后,菲利普被送到了自己的伯伯家。伯伯是个牧师,对他特别不好,非常自私。虽然如此,但是他遇到了他好心又疼人的伯母凯利夫人。在这里他的伯母(天生不孕不育)给了他所有母亲都会给的爱。看到他不高兴时会想办法哄他开心,看到他没有玩具玩时会给他找漫画书看。为了培养他的阅读能力,翻箱倒柜的找带有文字的漫画书,给他讲故事,让他从此爱上了阅读。上学时被同学嘲笑自己的跛脚,有沃森校长帮他说话,让他免受屈辱。当他在学校里不能踢球时有老师把他当做朋友一样的对待,理解他。当他不敢正视面对自己的缺陷时,铂金校长鼓励他正视自己的跛脚,抬起头来做人。当他第一次有了理想想去实现时(行动上的自由),威尔金森小姐全力支持。当他第一次产生爱情的欲望时又能心满意足的实现,这让他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当他不想听从伯伯和校长的安排,坚决要去学会计时的激动心情。后来又去了法国巴黎学艺术,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二流画家的时候又去选择医生这个行业(他父亲也是医生),并且发现医生正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终身事业的最终目的地。最后经过了那么多的女人都让他不满足和受伤的时候遇上了萨莉的那种幸福感,并最终确定这是他一直苦苦等待的爱情港湾,幸福地套上了这把“枷锁”。思想上,从最初被伯伯(伯伯也是听从母亲的安排,母亲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安排的宗教信仰到无神论的转变,让他彻底的自由。这便是菲利普在成长过程中的所遇到的“枷锁”,并且很好地摆脱它们。我们一生当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小时候,我看见别的孩子有钱花而我没有的时候,心里面的滋味又有谁清楚?当我慢慢长大了可以找钱了,花自己的钱的喜悦之情估计只有第一次工作的人才能明白。后来,在学校里成绩不好被说笑时,自己慢慢发狠努力争取第一并且取得成功时的喜悦和自豪,估计只有跟我有同样情况的人才会感受得到吧?出校门了,年年都是漫无目的跟个行尸走肉一样活着的我,突然想要有自己的事业时那种重新活过来的心情,也只有自己可以明白吧?以前每天没事干了就知道躺在床上玩手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如今只要一有空就去健身,就去读书,想办法把自己变得更好。以前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尝试不同的行业,今天不断地挑战,不断地试错。寻求自己那个不是清晰的目标(这里菲利普在成长过程中找到了医生,而我还没有)。这些何不是我们自己身上的“枷锁”?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枷锁”羁绊在我们的身上,一直陪伴左右。直到它被彻底推翻,得到想要得到的愿望时,它才会彻底消失。有了枷锁我们没有必要去抱怨,去责怪。也不要自甘堕落,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因为,出生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社会上的不公我们是没办法摆脱的。但是,就算如此,我们也可以依靠自己摆脱这些东西(枷锁)。比如,上学时努力学习多读书,工作时多挣钱。自身不够强大了,想办法让自己强大起来。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才是我们该有的心态。除了社会上强加给我们的“枷锁”外,还有自身的枷锁。这些枷锁也都是可以打破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欲望不断得到满足的需要。在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欲望”,“欲望”就是枷锁,因为没有实现,它会一直牵引着我们。好比一个农夫在赶驴,驴的前方始终挂着个胡萝卜,驴始终是吃不到它。我们就是这样的“驴”,因为“欲望”(胡萝卜)牵引着我们一路前进,却始终不知道这只是农夫的小把戏。因此,再一次说明“枷锁”无处不在。

    整篇文章虽然写的只是菲利普的成长史,其实,作者只是借菲利普这个虚构的角色来述说自己的一生所遇到的羁绊。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毛姆他自己就是不幸的一个。从小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叔叔家。又有口吃和其貌不扬的外形。同时又从事过会计和医生等行业,最终成为了作家。毛姆由于性格闭塞害羞,身材娇小,在进入学校时也同样被人嘲笑讥讽,跟主人公菲利普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遭遇。主人公菲利普在遭遇不幸时,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身体健全,优秀杰出的人。这又何不是作者毛姆本人古怪的习惯么?因此,读了整本书对作者大致的成长也有些许了解。对将来读作者其他书籍时也会有更好的理解能力。

    其实,本书还谈到了很多,不过这里暂时不提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毛姆的书的确很不错

                                    2019/2/06  22:42

                                                陈先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枷锁”无处不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h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