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吴军,是听朋友推荐,读了他的《智能时代》。感觉这本书是关于人工智能和未来工业产品智能化以及为何会这样演进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因为我本身是软件和数据行业从业人员,知识方面收获不大,但思考问题的方式方面收获很大。
后来中秋买书作为给自己的节日礼品,想到了购物车里可以添加一本《见识》。
断断续续两周时间读完,只说对我最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三点:
一、关于投资。
核心点: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投资自己最好投资在让自己受更好的教育,提升技能和格局、气度、见识。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远没有社会丛林的食物链和金字塔序列顶部和底部那样大。更多的差别来自于生长环境和某些点上的抉择。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以及孟母三迁,都是环境对人巨大影响的例子。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些农村人在我看来很聪明,我们那说“能”,能人就是说话做事做人上都比较“能”。但是很多能人一生也没什么成就,就在村子里打转转,无非比别家院子大些,多盖了几间房,多置买了几件农具。
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他们生长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发挥。
我隔壁家哥,年龄和我爸相仿,异姓哥。
从我小时候,就看他忙活,做啥啥成。别人家还在地里收麦,他家就快马加鞭把庄稼收完了。然后利用别人收麦的时间,进一批西瓜去换麦子。一个农忙下来,赚一两千斤麦子不成问题。
冬天农闲了,接近年关,他就联合我爸以及其他邻居去收猪,那时候猪还是各家各户三两头散养的。到年底忙活下来,也收入不少。而且他很会学习,一般的猪是不是带病,有没有中途死掉的风险他八九不离十能给判断了。
我印象里,他家虽然孩子多但日子过得蛮充实,农用车什么的一应俱全。
转折发生在有一次半夜收猪回来,机动车坏半路了。他下车检查的时候不小心被隔壁的坐在驾驶位的莽汉给轧断了腿。而且他比较倒霉,因为医疗事故,伤口感染,多花了很多钱。等康复了家里也叮当响了。
后来紧接着就是娃儿结婚,事情一桩一桩。再也没有翻过身来。
去年过年回家见到他,头发也白了,佝偻着腰,完全不是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其实,农村这种环境下,他已经做得不错了,至于后来的,一个是无法预料的意外事故,一个是环境限制了他的能力发挥,他所能见的,能参与的,能想象的只有那么大。
再说到抉择,人生的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这几步走对了和走错了,用其他的努力想弥补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几乎不可能的。
比如,为什么大家现在都削尖了脑袋往大城市里挤?拼命买学区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其实也是认识到了环境和教育对孩子后天是否成功的重要性。以目前大家的努力,远远没有到拼智商的程度,那就只好拼教育资源和勤奋。
婚姻上,也是需要抉择智慧的地方。身边很多因为婚姻抉择失败,人生过得一塌糊涂。天天家里鸡飞狗跳闹翻天,孩子的教育,自己的事业什么的更不用提了。每天都是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状态下度过,折磨与被折磨。而且,死不离婚。
再比如我,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问题,办的助学贷款上的大学。所以在校时候就没敢想过考研读研之类的话题。只想着赶紧工作,第一时间去挣钱。现在毕业八九年了,回头看看,那些读了研究生的同学,从统计的角度看,比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要普遍好一个层次。
这也印证了投资自己最好投资在让自己受更好的教育的观点。自己横向对比周围的小学初中同学,没有受高等教育的,普遍收入都比较低,七八千对他们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有时候,有些选择,不是你想做什么,而且你没得选。被动抉择所导致的好的不好的结果,承受的主体永远都是你,时代也好环境也好,没有人会为此负责。
二、关于智慧
看得懂什么是西瓜什么是芝麻的人有大智慧。还是举例农村。农村孩子上到初中不让继续上学,撒出去打工挣钱寄回家的很多,这就是捡芝麻,粗暴有效而且立竿见影;还有一些坚持让孩子继续读书,大学毕业进事业单位或者在企业里工作,收入,工种,以及未来都比早几年弃学去打工的孩子强很多。这就是一个捡西瓜一个捡芝麻的区别。
会给自己做减法的人有大智慧。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的,不要强争。更不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心旌飘摇也必须有才行。这种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强加很多负担。甚至,将自己是否快乐是否幸福建立在和周围人的对比上,比别人都强,都好,才算幸福,否则就永不知足,苦大仇深。
决定是不是幸福的钥匙只在我们手上,别人拿不走。如果你将幸福建立在比别人都强的基础上,你永远不会幸福。这句话,不带偏见的说,当今很多有公主病的女生更应该看看。
三、职场误区。
职场上,首先做好选择,然后努力工作,专注于技能提升,用脑子工作。精心准备,一次性交付一个经过验证和多方面因素都考虑到的成品,比交付一百次半成品所能带给你的价值要高很多。也就是说,带着脑子干活,带着自己的判断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只做精品,不做次品。
另外,虎头蛇尾是很多人的通病。做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往往我们会选择糊弄一下交差,因为看着这个难缠的任务,自己都想吐。更别提耐心细致的完成最后1%了。其实,耐住性子做好最后1%,不做“差不多先生”,对自己的帮助将是巨大的。因为,任何领域,我们都只记得冠军,亚军哪怕只差了0.01秒,带来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
现身说法,我自己之前就是个“差不多先生”,我不是及格万岁的那种,但是我是80分万岁。既能给家里有个不错的交待,在班级里也不算差,又不太费力,简直完美。自己真实太聪明了。
工作以后才体会到这种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只有平庸,以及职业生涯上迟迟不能更进一步,收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我本可以做的很好,或者,本来可以抓住好几次改变当前窘境的机会。自己的80分万岁理念把自己给坑了。
瑞士制造,可能只比一般的高质量产品高了5%,但是就能凭借这5%可以一跃成为奢侈品,售价高一倍不止。人和人的技能,交付的产品可能差距只有5%,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收入的差距可能数倍。
多么恐怖的现实。
我是醒了。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