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岁的年纪里分别读过《红楼梦》与《西游记》之后,不得不说《西游记》对我不再如儿时那么有吸引力了。可能不同的心情,境地下,人会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吧。
记得小时候自己是最迷《西游记》的。剧中的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机智顽皮让自己喜欢的无法言表。它播出的每一集即使自己重复去看上个几遍也丝毫不会感觉厌烦。按道理而言,读书应该能获得比观剧更好的作品欣赏效果,毕竟文字信息进入头脑后会需要多番思考才能有所消化,加深体会。这样很多作品中的形象通过头脑的独特加工后,自然就会进化为自己最想看到的形象。而电视剧中由演员所演绎的那个角色毕竟只是导演所设定的原著作品中的模子。通过读书,一千个读者心中能看到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如果去看电视剧则我们只能看到导演所希望我们看到的他认为的那个哈姆雷特。孰优孰劣,一比及知。
对于《西游记》电视剧而言,86版的那些人物角色演员像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演唐僧的迟重瑞,演猪八戒的马德华以及演沙僧的闫怀礼等等所各自塑造的人物形象实在是过于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在读书的时候,受这些先入为主的影视作品人物影响,自己每每读到这些人物时,头脑中只能显现出以上这些演员们所曾演绎过的形象。。大脑再也无法对个中人物进行独特加工,进行读者特色的再创造了,因此也就再不能够突破之前这些角色给我设定的那些边际、条框去遐想。
读过《红楼梦》后,再读同样身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西游记》,不得不说自己开始读时是有些失望的。从中自己没有获得与《红楼梦》同样的阅读享受。很多《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在我看来,有些情节发展过于牵强,逻辑上实在无法讲通。像提到唐僧父亲身世时,讲到强盗杀掉了他父亲,然后再假伴作他父亲去一方土地就任,直至十数年后唐僧长大成人,才最终使得父难得以昭雪。难道一个普通强盗代替唐朝状元去一地就任大吏,而能十几年不被人发觉,另外在这十几年里难道唐僧生母都无有任何办法去揭露这个杀夫欺身仇人,而非要寄望于十几年后自己生死尚属未定的儿子来为父报仇。此外,如果真正是为了清白之身被玷污而要遵循礼教传统去自杀的话,那么干嘛要等到十几年后,而不是一旦将小唐僧送出来后就果断玉碎呢?书中类似于此情理不通处极多,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此外,从书里,我也没有能够看到一个从始至终的哲学支撑。书中倒是提到了许多佛家论说,但都讲述的过于直白与浅显,基本都是在唐僧看到前路漫漫,而路上妖怪多多,感觉西天渺茫而发悲观之言时,以孙悟空之口说出些佛家的经典之言来对唐僧的薄弱意志进行批判教育。。而他毕竟只是一个顽劣石猴,竟能将心经、金刚经、法华经等中的经典谒语,名家警句随手拈来,如此阐述佛学思想,怪乎?
不过跳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框框,试着以作者吴承恩当时所处的社会世态情况去看,《西游记》还是能够称得上是一部空前的好作品的。其中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实在是过于经典了,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了千年人类世会上所共有的一些现象,法则。
孙悟空无疑是作者自身理想的一个强有力表达,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晖,不受任何束缚,随心所欲。。这应该是一个世人在个体欲望层面上所能够追求的极致了吧。不得不说其想象力着实可以直追千年前幻想自己能够如展翅大鹏般进行逍遥游的庄子了。毫不夸张地说孙悟空绝对是《西游记》这本书的唯一灵魂人物,他独占了书中80%的光辉。与他相对,其他人物要么是他的反面,要么则是他的旁衬。像猪八戒的懒惰,意志不坚定反衬了他的勤快与坚毅;唐僧的懦弱与识见短浅反衬了他的勇敢与深明通达;沙僧的无能平庸则衬托出了他的大才与伟策。。
但是再伟大的个体也需要有一个团队才能真正成事。书中孙悟空在每次执行降妖除魔活动时都会带上猪八戒,虽然其大多数时候只是个猪一样的队友。但在孙悟空的英明指导下,每次在与形形色色妖怪对垒时,猪八戒都能多多少少发挥些作用。比如对阵牛魔王时,二师兄就出力甚多,不然单凭美猴王一人还真是挺难搞定当年让不可一世的美猴王心甘情愿叫大哥的牛魔王。。不过此类猪队友在平庸领导下干活时则真正是个大坑。。像有次悟空不在,八戒与沙僧一齐跟黄袍怪正战的难解难分时,却突然对沙僧说‘兄弟,你先顶一会儿,我去搞个大号。‘然后就不顾沙僧,径自钻到一蒿草丛里睡觉去了。结果措手不及的沙僧被妖怪给一把抓到了洞里。可见有时候,在一个团队里如果没有英明神武从而可以量才而用的领导的话,那么往往猪一样的队友比神一样的对手还要糟糕。。
整体上《西游记》一书是个四人团队同患难、共艰苦,怀着共同理想,最后终获成功的故事。故事的缘起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干掉进而登上皇位后,其兄弟冤魂不肯罢休,愿赌服输地去走地狱正常流程——赶去投胎,而是到阎王面前告了一状。。阎王听道是兄弟残杀,比较重视,就派牛头马面将太宗的魂魄勾到了阴间地府来受审。太宗身边大臣魏征等人(这些人竟然有通阴间地府之能)赶紧上下打点,将太宗赎了出来。。阴阳路来回行了一遭的太宗皇帝深感自己坐上皇帝宝座之前杀人太多,而那些亡灵却都不得超度,时间久了势必会再度寻事,而到时阎王府里又会借机大肆搜刮自己一顿。钱财倒是小事,只是自己不免还要经受阴阳来回之苦。苦恼之际,闻听到变化为游方僧人的观音说西方如来那里可以取到大乘佛经用来超度亡灵,不由得大喜,于是便郑重发起了西行拜佛取经的活动。
作为团队的发起人与唯一投资者,唐太宗对西行团队给予了政府所能给予的所有支持,像赠送化缘用的紫金钵盂(情急的时候还可变卖,最后给阿南与迦叶上供用了,其作用不小),还有价值千金的袈裟、禅杖,更有沿路可提供方便的通官行谍,这相当于认可了唐僧团队的国家使者身份。。毕竟唐帝国当时对西域诸国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太宗的使者想必大多数国家都会买帐。刚刚凭借皇帝的英明神武洗刷了生父冤屈的唐僧,在皇帝的殷殷目光之下,群臣的窃窃私语声中,最终做出西去取经的决定则是势不得不然。。眼见的去的话一路艰辛,生死难料,但不去却只定是死,自己身边的朋友、弟子、亲人可能还要受关连。于是压力之下,他才怀着国家宣传出来的,伟大的’西天取经成佛梦‘,’不惧‘旅途艰辛,沿路想吃掉或垂涎自己色相的妖魔鬼怪众多,就像当年美国西部大开发时东部亡命之徒去California淘金一样,踏上了一条高风险,高收益的西行取经道路。一路上怀揣着不同目的的投机者纷纷加入了进来,他们中有想通过西行来摆脱掉终日大山压顶之苦的孙悟空,也有希望完成西行任务以冲掉之前过失,重返仙班的前天蓬元帅与前卷帘大将。。
在许诺过唐僧自己将护送他前去西天取经后,才得已在其帮助下摆脱了五指山日日压顶之苦。。怀着知恩图报的心理,开始对唐僧他表现的还是比较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但经过打死欲伤害自己的一伙强人而受到唐僧的指责后,渐渐意识到双方实在是三观不符,差距太大,日子真正没法过,而且西行一路漫漫,自己本身已经有着仙佛之实了,实在没再必要去费上一番辛苦后争取个仙班之名。。于是就最先想溜号,闪人,散伙。。可惜其在东海龙王那里贪了几杯,发了一通牢骚后,又被害人不浅的老东海给劝回到了唐僧身边。。此时的唐僧已经得到了阴谋家南海观音的指点,他诱使猴子带上了紧箍咒,使得他自此始真正使去了自由身,其顽劣不受束缚之野猴天性在更强大的暴力压制面前终于屈服了。而上头的领导们并没给他将自由之路全部堵死,而是许诺他一朝将唐僧送到西方后就会帮他将紧箍咒去掉。。此外还赐了他几根有用的毫毛以示笼络。。就这样在胡萝卜加大棒面前,孙猴子终于被观音与唐僧给驯服了,死心塌地成了西行路上斩妖除魔的中坚力量。沙僧在失去天上卷帘大将一职后,只能每日郁闷地在流沙河里终日食鱼,偶尔才能捉几个取经人尝鲜,实在是前途黯淡的很。。此时观音给他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护送唐僧西行取经,一旦成功前途远大,可以重列仙班,离开这浑浊不清的流沙河。而且已有的团队中有着在三界都很有影响力,更兼朋友满天下的前齐天大圣,实在是一条粗壮的大腿;此外还有声威赫的前天蓬元帅也在合伙人当中。慎重考虑过风险收益比后,沙僧也果断而明智地加入了西行队伍。。猪八戒跟沙和尚有着相似的情况,但其品性好吃懒做,很是畏惧西行路上的风餐露宿、筚路蓝缕。。在许诺了观音之后,他应该并没真心想老老实实地等着唐僧前来,一块去取经,不然也不会在高老庄里成家立业了。。可一旦孙悟空大棒当头,眼看着如果不去一块取经,很可能要一命呜呼,权衡之下也就不能做出一块西去取经的选择了。但他确实是意志最不坚定的一个,很多次稍稍受些挫折,他都是闹着要散伙最响的一个。。而每一次也只有靠着铁腕强人孙悟空的强力压制才能让他平静下来,被裹挟着一块西行。。
一个伟大的团队需要有着像孙悟空这样的灵魂人物,而一个团队灵魂人物的才干,视野,资源则真正决定了这个队伍到底能够走多远。如果一个人才华平庸,但可能因为其出身或其它际遇(像唐僧就是金蝉子转世又是皇帝太宗身前的第一红人)而成为一团队领导人之后,那么一定要懂得充分使用有才干的部下,让他们能够尽力施展,如此才能自身才干平平却可以坐收大功,甚至还能博得一个敬才识才的美名就像当年对师爷左宗棠言听计从的骆秉章,或者像大力重用商鞅而不惜与其裂地分土的秦孝公,无不如此。。另外在用人之时,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要懂得因材而任,像猪八戒这样的人物在昏庸不明唐僧眼里竟成了一老实,本分之人于是错用之下而屡被其误事;而其在孙悟空手下时却能真正被刺激到作为前天蓬元帅的自尊心与自豪感,进而勇猛向前。。其显与不肖,甚明矣!
孙悟空当年大闹天空时真正是神通广大,十万天兵天将也堪堪与他打了个平手。但后来取经路上,却几乎在每个妖怪面前都磕磕绊绊,并不如想像的那样一马平川,所向无敌。可见强龙不压地头蛇,真正是神仙好斗,妖魔难缠。挑战权威者有时是容易的,因为他们在明处,他们的强点与弱处,作为挑战者我们洞若观火,但有时偏偏是那些不讲原则的小妖小怪,因为平时不显山露山,猛地跳出来要吃你师父,你却不一定能奈何。。很多次孙悟空在跟妖怪打斗时都吃了敌情不明的亏,而最终能够降服妖怪,顺利西行也多是因为搞清楚了妖怪的出身来历,强处弱点。。所以西游记同样再次提示了我们面临斗争时候的最有用法则,即知己知彼。
最后如果一定要说西游记里面体显了什么哲学的话,那么应该是古老的阴阳相生,相克学说了。。如果你喜欢看球的话,应该知道过去近十年里,在西甲联赛的三支强队里面,近几年欧冠淘汰赛他们不断相遇,而最终的结果几乎都是巴萨胜皇马,皇马胜马竞,马竞胜巴萨。。背后的道理看似玄妙,其实也不复杂,巴萨踢球的风格就是争取球权,然后在对方半场控球,去压制对手,以攻带守。。但这样的进攻模式在马竞这样有着坚韧后防线,同时前方有着快速突击前锋的球队看来,其大举压上后后场所露出来的空间则真正是最有效的可以用来发起反攻的区域。于是他们犀利的防反打法让巴萨的弱点得到了最大的暴露。但如果其遇到同样打返反的皇马,就丝毫不能寻到过多的空子可钻了,因为对方前场有着出色头球能力的前锋攻击群,他们每每能够在马竞的小禁区上空有所斩获。。可一旦皇马在面对巴萨时,巴萨因为顾及到对手同样强劲的攻击力而选择中场有所回收时,皇马的前锋们也就无法能够得到足够的中场与边路支援。。其中场人员往往会受巴萨的控球节奏所制而满场疲于奔命,最终鲜有好的结果。。在西游记当中,我们一直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面对某一强大妖怪时,几大徒弟轮番上阵,各路援兵也纷纷帮忙但都战不过妖怪本人或其法宝,但往往妖怪的主人或其客星来了,则就能很轻易地将其一击KO。。但是他的主人或客星在被妖怪战的灰头土脸的大圣面前时却又表现的毕恭毕敬,一副畏畏缩缩的形态。。显然是物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在其后发挥着作用。。
整体看来,西游记还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的,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古代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可也正是由于其脑洞过于大开,以至于有些地方在细加推敲时让人感觉不严密,逻辑不通畅。不过瑕不掩瑜,还是非常值得一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