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陕西省国学与传统文化
关于中医,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那些小知识。

关于中医,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那些小知识。

作者: 0f7c641633f9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1:21 被阅读185次
    关于中医,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那些小知识。

    我喜欢中医这个领域由来已久,今年3月份我得到了一个机会每周六上午跟着一名陕西省名老中医在西大街坐诊(其实也就是坐在老师旁边,帮忙量个血压,代笔方子)。但给了我一个对科班出身,从业多年的老中医日常坐诊的了解机会。

    老师83岁的高龄却鹤发童颜,精神状态很好,人也平易近人,特别是其敬业程度让我这个懒散90后汗颜。

    老师几乎天天都在工作。每周,在医院上两个全天班,另外有三天上午在同仁堂坐诊,这种强度是一个普通80多岁老人所不能承受的,可我每次见老师在坐诊过程都是全神贯注,精神奕奕。

    10月20日,在西安马拉松城市封路那天,之前我不知道封路消息,待我坐车到达封路点,司机让乘客们都下车。

    下车时,我还未明白封路是对所有交通工具,就当即打了个车,司机陪我绕了一个多小时,无奈又被交警指挥到我的下车点,看着怎么也进不去封路的包围圈,我只能给老师发了微信说明情况,便回家了。

    当天,正在午休时,老师给我打了个微信电话说自己早上坐诊没看手机,没回复我消息,问我现在怎么样了,回家了吗。

    封路呢,老师去坐诊了,应该是包围圈内交通是无阻的,而老师家在圈内吧,我这样想到。直到第二个星期六,我再去同仁堂时,才听说老师是走了八站路走到同仁堂的。

    不过,这篇文章我不想更多阐述老师的状态和品格。我想把我这半年多的实践所知道的一些东西分享给大家。

                一、中医如何开药方
    关于中医,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那些小知识。

    讲真,之前我自学中医时,也只是知道一些常用方子,常用中成药,也知道中药的配伍,但在对于临床中医生是怎么给患者开方子还没有那么直观的理解。

    在跟着老师临床中,对此我才有了一点自己的体悟。

    病人进来时,先望,再切(把脉)对病人的虚实寒热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便是重要的问,舌头也是一个判断指标。这些过后,医生一般会对患者的病症有个基本的诊断,对应主要次要诊断问题进行开药。

    举个栗子吧,诊室来了一个妹子,症状:手脚干,犯困无力,大便粘,月经推迟,量少,下肢不舒服,舌淡苔厚,脉沉细,看起来有点微胖,没有精神。从她手脚干,犯困无力,月经推迟,量少,舌淡,脉。细,没有精神都可以看出其血虚非常明显,而血为气之母,其气虚也可以推断。

    这时可以将君药定为八珍汤,其为四物汤(血虚经典方剂)和四君子汤(气虚经典方剂)的复方。因为她大便粘,体型微胖,陈皮,半夏,苍术、黄柏,薏米加进去,下肢不舒服,木瓜,细辛加进去,鸡血藤也是补血药材,川牛膝引药下行,这样一副药就开好了。

    当然,这服药只是医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辩证和对症开的,复诊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再做加减,甚至易方。

            二、如何选择一位好中医?
    关于中医,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那些小知识。

    在我看来,选择一个好中医分为双方见面前和见面时,见面后的判断。

    见面前:那肯定就只能看看医生简介了,但至少好好研究,能让我们省了很多没必要的时间和金钱。

    首先,一般情况下,肯定是医生越有名气,从医越久越好了。接下来在名气,从医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擅长自己疾病的医生。因为,我发现擅长某病的医生,接的病人十个至少有7个都是某病,而且他看的所有患者中也是某病患者疗效最好,所以我们选择医生时最好要选择擅长我们疾病的医生。

    见面时:就两点:医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医生对病人的态度。

    如果医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我想至少他是有一套自己的中医见解,反之,如果他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行,我想我们找他看病,自己心里也犯嘀咕吧。

    有些医生看病时,高高在上,问诊各种不耐烦,甚至让我们感觉到了被嫌弃,被歧视。那种医德不好的医生,任他的简历如何牛逼,我们估计也不会放心他开出的中药。

    见面后:无疑就是疗效了,如果见面前、见面时,医生都通过了我们火眼金睛的考验,那么我想效果十有七八是不错。如果你不幸是那一二,我建议再喝两个星期,前前后后三个星期,如果再没有明显效果再考虑换人,毕竟要找到见面前、见面时都能通过考验的医生不是太容易,而且个人体质、疾病也稍有差异,医生考量也可能在前期稍有偏差。

            三、中医入门该读哪些书?
    关于中医,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那些小知识。

    可能有小伙伴会想问,我一个圈外抠脚大汉怎么“勾搭”上人家名老中医的?

    其实吧,我就是之前去同仁堂看病,感觉老师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都很好,而我也想趁周末跟着老师学习,就先混了个脸熟。有天趁病人不太多,诊室又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就问老师以后可以跟着他在这里学习吗?老师说我没有基础,没法学。我就说我有基础,之前看过《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方剂论》。老师就答应让我以后来,我问老师,我需要学些什么吗?老师让我把这三本书好好看,有疑问问他,就这样,我搭上了中医的大船,开始了自己的小临床生涯。

    哈哈,聪明的你,找到重点了吗?没错,《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方剂论》就是中医入门三大宝典,而且是中医学本科最基础的三本教材,吃透它们,你就算对中医有了一定基础。

    现在我来分析下为何是这三本书,而不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本草纲目》《伤寒论》《黄帝内经》?

    额,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啊,你读文言文的红楼梦,我估计你都读不完一本,更何况略有些复杂的医学经典,大概大多数零基础小伙伴只能一直在前几页挣扎了吧,用不了多久,只能放弃学习中医。

    大概还有人说,这些著作有翻译版本啊,但所谓“100个读者,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不同译者的理解也有不同。我认为经典还是要等到自己有了一定基础和辨别力后再读会更好。

    而大多数人对于某一学科最基础的本科教材鲜少有大量读不懂、读不下去的情况,而且既然这三本书能作为这一学科最基础的本科教材,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中医基础学》,顾名思义,告诉我们一些中医的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是一个教给我们通过望闻问切辩证疾病。疾病辩证清楚了,《方剂论》自然要上场了,这三本书的应用可谓是一气呵成。

    所以,如果你也是中医小白,想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从《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方剂论》这三本书入手必然是你的好选择。

    这就是这大半年我在跟着老师临床实践学到的一点点小知识,分享给大家,以后我还会继续跟着老师学习,自己学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ZOKE:我们的人一公子回来了😀,好久没更文了
        ZOKE:@人一公子 一起坚持🌹
        0f7c641633f9:@ZOKE 哈哈哈,你也回来了。😺

      本文标题:关于中医,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那些小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nj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