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很多过来人都会语重心长的告诉你,去了单位要少说多干。
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这话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少说话,少说闲话,少八卦,多干工作。
现在想来,感觉只体悟到了其形,而未领悟其神。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心思花在消费、购物、闲聊上,体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会减少。少说话、少八卦,就是让你收心,小幽默之余,把主要的精力用于干工作上。
多干,也并不是说要你天天只想本职工作,忙忙碌碌,而是让你要“干好工作”,干出名堂来。在干好手头工作的同时,还得考虑远近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效率。
这样,同样是一年时间,你的收获可能就会比洋务者要多不少。一天天、一年年过去后,五年一个小台阶、十年一个大台阶的能力差距就会出现。
与技术创新这样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一样,工作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谁积累沉淀的东西多、质量高,谁在能力建设上就可能实现突破、高人一等,在遇到发展机遇的时候脱颖而出。
毕竟,一个快节奏变化的时代,能力建设才是核心所在,才是远比金钱值钱的多的硬通货。
没有这个硬通货,任何与发展有关的想法、思考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持久。
从这个角度看,少说多干,其实就是在提醒新入职场的人们,要把主要精力、心思花在工作上,要注重工作积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工作干出前瞻性与新高度。
工作干好了,事功积累的足够多,之前阻碍你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复杂因素会走向衰减和消亡,收入、地位自然会水到渠成得到提高。一个人发展的根基才算是扎稳当了。
此时,“发展是硬道理”就不空泛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如果考虑到踏实勤奋干事中收获的经验、知识、人脉和各方面的认同,这样的发展无疑也是根基扎实的,不会轻易走上“眼看宴宾朋,眼看楼塌了”的海市蜃楼式虚幻发展景象。
毕竟父母陪伴不了你一辈子,富二代官二代是少数,富二代官二代能继续传承的也更是少数,唯有多干事、干成事中积累下的能力才是唯一不变的人生凭借。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