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穆中的墓碑

作者: 骑在牛背上看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2-01 05:22 被阅读0次

    这次回老家,重要行程之一便是到父母的坟头看看,这是父母百年之后永远的牵挂。虽然在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冬至和春节期间我都会烧点纸、上点香,但遥祭的感受总比不上在父母坟头的躬身屈膝。

    父母的坟头在我们后湾东头的一片白杨林中,坐西朝东,面向东荆河大堤。前面是几块水田,之前是种稻,现在则是一片荷花池。眼下,白杨落叶殆尽,满池荷梗枯萎。水田中间有一条田埂,可以直达东荆河大堤。

    后湾相比前湾本就行人稀少,这些年留守在家的主要是一些与我父母年龄相仿的老人,这样就更加人影稀疏了。在树木葱茏的时候,掩映在白杨林中的父母坟头,倘若鸦默雀静,便是典型的万籁无声了。眼下,草木萧疏,自是夹带几许凄凉。

    父亲过世比较早,迄今快满28个年头。父亲是因不治之症才弃我们而去,走之前,我们压根不知道当时离花甲之年都还有好几年的父亲已经是病魔缠身,等到发现却已是难以挽回,匆匆数月便是阴阳两隔,听闻者无不长吁短叹。

    1996年6月父亲去世后,我们随后在一方十几个平方的空地上立了一个碑,以志纪念。四周用砖砌了一个半人高的围墙,只在朝东的方向开了一个便于进出的上圆侧方的拱门。拱门外两侧各植有一棵松树,象征岁月长青。这两棵松树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已经有7、8米高,比碗口还粗,枝繁叶茂,在空中交汇于一起,只是可惜我当时计划中的4棵松树四弟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不然,4棵松树形成合抱之势,如同我们四兄弟守护在父母身旁,以现已茁壮成长的两棵树的长势,如果是4棵,形成拱卫之势,那种庄严肃穆感也会增强不少。

    父亲去世后,我们在立这个碑的时候,按照普天之下共有的风俗习惯,也为母亲预留了位置,以待他日二老长相厮守。父亲去世十四年后,母亲也追随父亲而去。又是一个令我们肝肠寸断的时刻,我们在这个迷你型的小墓园父亲灵位的右侧也为母亲布设了一个灵位。

    这次回老家,我们四兄弟齐聚一起,二叔家的堂弟也专程从县城请假过来,去给父母上坟。小墓园中积满了厚厚的白杨树叶,砖墙上的水泥有点裂缝,甚至有不知名的灌木枝条扎入砖墙还拱破了水泥贴面,灵塔上也有几块白色的瓷砖脱落,看来得修缮一下了。不过,二十多年过去,总体上仍然比较整洁,大理石墓碑上的字依然一清二楚。不得不说,那时的泥瓦匠还是比较有工匠精神的,不像后来有些人家立的墓碑没多久就掉字了、脱落了乃至裂缝了。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还能够保持这样,应该说很不错了。

    清扫、上香、烧纸、放鞭、点炮......父母的坟头沉寂太久了!

    从四弟家去父母坟头,走的是后湾的门前。我们小时候后湾有10户人家,后来陆续搬走了几家,目前剩下的也就4家,基本上是留守的老人。这些老人中,有4人超过了80-85岁之间,3人在75-80岁之间,这次都碰上了。这些老人中,只有一个身体欠佳,其他几个看上去气色还不错,奔九十大有希望。我父母如果健在,也有82-84岁了,和这些老人年龄相差无几,应该也是颐养天年的时候。

    可惜,双亲大人早已弃我们而去了,后湾东头的这方迷你型墓园就成了他们的长眠之地。掩映在笔直、绝无旁枝、枝枝向上,又有着宽大叶片的白杨树下,向着大多数子孙栖居地的东方,在两棵不老苍松的陪伴下,安享着静穆,守护着绵绵故土和悠悠岁月。

    (拍摄于2024年1月24日)

    图1 图2 图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穆中的墓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qv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