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本是秦二世胡亥之王朝摇摇欲坠时的一根救命稻草,他在义军突然打上门来之时,表现出了一个将军应有的镇定和本份;沉着应对,率领以刑徒为主的临时纠合起来的部队,横扫义军,化险为夷,为秦二世王朝争得了宝贵的时间,也给胡亥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自信。胡亥本应借此时机,善待章邯,振奋军心,运筹帷幄,协调各方,扩大战果,稳定局势。但很可惜,已被赵高彻底架空的胡亥,早已名存实亡,只能坐失良机。尤其在赵高阴谋诡计的威胁之下、在秦二世胡亥的软弱无能面前,章邯彻底丧失了对秦王朝的信心,丧失了希望;加之他遭遇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战事连连失利,而胡亥屡加责难。内外交困之际,章邯毫不顾及一生的功名,最后选择了背叛秦王朝、投降于诸侯的道路。
秦二世三年,章邯率军围困巨鹿。而此时,被楚人扶立起来的假王、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的项羽,则率楚卒前往解围。项羽初出茅庐未久,锋芒毕露;章邯内心狐疑,屡屡失利;根本不懂驭将之道的秦二世对此大加指责。章邯顾虑重重十分担忧,就派长史司马欣回朝请求指示。但他先要得到赵高的接见,否则不可能见到秦二世胡亥。“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即司马欣去请求指示,但赵高不见,又不信任章邯及司马欣等前线将士。心恢意冷的司马欣不胜恐惧,因而不告而逃,赵高派人追捕却没有抓到。赵高给司马欣的这个闭门羹是一招臭棋,他本想显示自己的权威,挡住前线将士与皇帝的联系,未料司马欣之流早已看破了他的阴谋,根本不予接招儿,而是义无反顾地跑了。
前方战事吃紧,手中又没多少部队,皇帝本应激励前线将士,把这支部队牢牢抓住才对呀!但秦二世就是个弱智,他看不出火候,看不出在内外高压的情况下,前线将士可能发生反叛的危险性;又完全被赵高所掌控,致使章邯不能不心生降意。更坏的是,司马欣逃回营中对章邯说:“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即说赵高独揽朝中大权心怀不轨,将军在前线作战有功也要被杀,无功也要被杀。这个判断有理有据,剥夺了章邯对生的希望,对章邯及前线将士无疑是一大打击,终于迫使章邯率部投靠了以项羽为首的诸侯军。
司马迁写道:“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即说秦二世三年八月己亥日,赵高想要作乱,担心群臣不听从他,就决定先作个试验;他牵着一头鹿走到秦二世皇帝胡亥的面前,说:“这是一匹马啊。”一个丞相在国家危机之时,不考虑前线的战事,却忽然牵出一头鹿来,而且说梦话一样强调它是一匹马;这岂止是戏弄皇帝,简直就是以下凌上、施展淫威了。他在皇帝面前竟敢如此放肆!可见秦二世胡亥有多么愚蠢和软弱,他被赵高欺负到这般程度,非但不发怒,竟还笑言:“丞相误邪?谓鹿为马。”即说丞相是不是搞错了,把鹿说成了马。他根本看不出这出戏背后的阴谋。
在这出闹剧面前,立即出现了持有三种态度者。比较精明者保持沉默不语,他们要看一看,赵高如何把这出戏演下去,以便给自己留下一个可进可退的余地。追奉赵高者立即说那就是一匹马,他们知道赵高之心狠手毒,也知道秦二世胡亥之愚不可靠,所以坚定不移地站到了赵高一边。剩下的就是正直较真者,他们感觉拿着朝廷的奉禄,作为臣子,岂能说假话愚弄皇帝呢?而且他们压根就看不上赵高的为人。于是他们说那根本不是一匹马而是一头鹿。这三种人最后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坚持说那是一头鹿的人均被赵高以法加害。从此以后,朝中便没有不害怕赵高的人了。指鹿为马好比一种试剂,屡试不爽;它试出了忠臣与奸臣及贪生怕死之臣,也试出了赵高之类人疯狂至极的本性。它是中华文化中最丑陋的遗存之一。章邯等前线将士反叛秦朝、投降诸侯看起来简单,实际是秦二世胡亥的朝中奸臣作乱的结果,是赵高指鹿为马、打击陷害将相人臣的必然报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