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今天我就讲个再巧不过的故事,那真是巧他爹娶了巧他娘,巧他娘又生了巧巧儿和巧巧女,巧极了。
大大前天写完“简书能充饥”后,我对着草稿思索怎样修改,忽然灵机一动,要是能再写个“简书可医病”,那不就巧然天成,珠圆玉润,好事成双了吗。但随后笑笑,也就作罢了。
不想半夜时分,我上卫生间,忽觉喉咙发痒发干,身上也有点发冷起来。难道老天这是在成全我?
回到卧室,找出个体温计一量,37度多,居然真的发烧。于是我故意咳嗽几声,想告诉妻子我发烧了。妻子看了体温表后说,是有点热,体温不算太高,等天亮到小区门口的诊所看看,买点药。
我嘴里应着,心里却早打起小算盘:我这一发烧,明天自然就不用我去买菜做饭接送孙子了,自然就可以赖在床上名正言顺地、顺理成章地,简不离手,书耕不辍了,自然也就不用再听她永叹调式的,从早上就开始叨叨叨,到晚上也听不到我想要的软软软,更不敢奢望蜜蜜蜜。真是好病知时节,当病乃发生。最为关键的是,这次生病,好像老天在冥冥之中成全我的“简书能充饥,也能医病”的大作。以前感冒发烧没有简书尚且能不问医不吃药的情况下,坚持七八天就能好,这次有了简书的加持,肯定能简到病除。
第二天早饭后,妻子让我自己到诊所去,我拿着手机躲到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在简书里闲逛了大半个小时,然后回家告诉妻子说,医生说了,不用开药。
妻子狐疑地看看我,指着卧室说,你去床上盖好被子发发汗,对,别再玩那什么简书了,都是它惹的祸。
到了床上,用被子蒙上头,然后呢?然后自然掏出手机,义无反顾地闯进了简书社会,从大街到小巷,从胡同到里弄,拜访了大老,又邂逅了生生熟熟的一众小书友。直逛得天昏床暗,直逛得大汗淋漓。全然不知自己是生病的病人,真像鲁迅先生一首诗里描绘得那样,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和秋冬。
由于用被子蒙了头,妻子几次偷视,都以为我在好生养病,也就相安无事。
中午吃饭时,我已感觉到神清气爽。我告诉妻子说,好多了。
妻子说,温度不高,发发汗自然会好。她认为发汗治好了病。
我不辩驳她。恐无谓的辩驳,更增添他加罪简书的积极性,对以后关于简书的革命事业,有所损益。但私下坚定地认为是简书治疗了我的病。
下午时,我借口发烧刚停,要巩固巩固疗效,就又躺卧床上,掏出手机,一气呵成完成了这篇“简书能充饥,也能医病”的短文。
唉!如果我发烧能再高三五度多好,再高三五度,我就能再多享受些简书带给我的欢乐。
简书真能医病,哪位书友不信,不妨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