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演讲演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普通人的当众演讲技能

读书笔记——普通人的当众演讲技能

作者: 走在学习的小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5-08-07 09:28 被阅读644次

    引言

    这是一篇针对普通人如何进行当众演讲的非常实用的指导书籍,是作者一段时间内在博客中写的文字,整合到一起形成的指导手册。

    整体来看,文章反反复复的说的就是一个宗旨,事前自己要对演讲做最好、最周全、最细致的准备,同时对听众的反应做最坏、最不可预计的打算。

    对于普通人而言,演讲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会看到过明星、名人的演讲,于是我们心中都会在有一个关于演讲的光辉形象,并且认为自己在演讲中也应该按照那个形象去演。但我们不是演员,我们是普通人,我们几乎无法从容的去表演另外一个不是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面对很多人的时候;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去装;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平时的自己,去提高自己在演讲中的自己。

    同时,我们要相信听众愿意花时间来听你的讲演,本身就说明听众并不希望你讲的一塌糊涂,不希望你惊慌、紧张、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其实听众并不希望浪费时间,也就是说只要你讲演的内容有保证,听众是会认可的。

    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有三方参与,讲者、听者和演讲的话题,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讲者和话题是一体的,但当我们把自己从话题中抽离出来的时候,才会发现这样可以更加理性的、更加客观的看待话题本身,同时也能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看待听众对话题的反应。当然,在这三方中,话题是重点,也是所有事项的着力点。我们可以直接完善话题本身,可以通过完善讲者来完善话题,也可以通过从听者对话题的反应、批评等来完善话题本身。

    找到演讲的话题

    那么我们究竟要演讲的话题应该是什么?

    从讲者的一方来说,我们分享的必须是我们认为真正值得分享的话题,对于一个话题是否值得分享,暂且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如下的问题来检验到底是不是真的值得分享:

    第一,真的好吗?(这是最重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

    第二,好在那里?

    第三,为什么人们需要这种“好”?

    第四,拥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五,没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害处?

    第六,人们是不是低估了拥有它的好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第七,人们是不是低估了缺少它的害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在你确定你想演讲的话题是值得分享的,也是听众希望听到的内容之后,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准备演讲的话题了。

    从听众的一方来说,听众希望听到的无非是重要的、未知的、复杂的东西。当然对于听众而言,最最关心的话题,其实就是自己不能解决却又为之困惑的问题,听众希望的是你能提供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如何发现听众所困惑的话题,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用来检验:

    第一,去思考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第二,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第三,这最大的困境的根源又是什么?

    第四,那有没有办法逆转这个困境?

    第五,有没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第六,能不能把实施步骤更加具体化?

    第七,实施步骤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第八,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对于讲者来说,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做“功课”,挣扎着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弄清楚,进而再生动的讲出来,就是讲者真正的成长之路。

    在你能够清晰明白的回答上面的所有问题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是对自己讲话的范围进行限定,要学会控制自己讲话的范围;简单来说,就是一次只说一件事。人人都羡慕那些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旁征博引的人,但那是讲者在某一个稍微大的范围内耕耘了几十年的结果,我们没有那样的积累、也没有那些长的时间去准备,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个限定的、细小的范围内下足够的功夫,让自己在这个细分的、微小的领域成为的专家。只有研究的范围足够的小,我们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这个范围中进行深度挖掘;而只有对一个话题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我们才有可能把一个话题说透、说好、说清楚、说精彩。如果说前面选题的过程是保证整体大方向的正确,那么控制话题的范围的作用是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不控制讲话的范围可能出现的结果大概就是“样样通,养养怂”的状态,当然对于讲者来说,要想抵制扩大讲话范围的诱惑是很难的;特别是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喜欢把话题的范围铺的很大,这样一来可以把演讲的时间拉长,二来自己不需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一般而言,就是会让听众认为你是在敷衍,你的演讲自然也就得不到听众的认可。

    上面的步骤其实仅仅是前期准备的第一步,就想我们要完成一件玉石工艺品一样,这相当于我们找到了一块不错的原石。对于专家而言,也许会认为这原石价值连城;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也就是块石头,没有什么稀奇的。不幸的是,我们所面对的听众极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一班人。所以,我们要对这个话题进行仔细的雕琢,雕琢出一个让听众炫目的“玉石工艺品”。

    合理性的验证

    在完成所有的素材准备工作之后,要做的就是去雕琢打磨这块“初石”,让它变得光芒四射、夺人眼球。

    在开始打磨的之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要演讲的全部内容,一字一句的写下来。这是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挺痛苦的事情;在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会发现自己说的话,写出来就不像“人话”了。但这一步却也是绝对不可省略的步骤,没有完成这一步,以后所有的步骤都无法顺利进行。

    在完成了演讲稿的“初稿”之后,我们要做的下一步是确保我们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真正相信的话,这就需要对初稿的每一句话进行严格的审核,我们要对讲稿中的每一句话都问如下问题:

    第一,它合理吗?

    第二,它有根据吗?

    第三,它的前提总是成立吗?

    第四,反对它的人是怎么想的?如若他们有一定的道理,那道理究竟是什么?如若他们没道理,那为什么他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又应该如何说服他们?又怎么尽量不令他们产生负面情绪?

    第五,我怎么说,才是准确的,生动的,有说服力的?

    通过这样的追问,才能保证讲稿中的每一句话的逻辑是理性的、论证是可靠的。但这样其实还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保证论证是可靠的,要保证证据是可靠的;不仅要保证证据是可靠,甚至在有的时候要保证证据的证据是可靠的。在保证所有的一切都可靠的同时,还有一件点需要注意,就是要保证一切的证据都准备好了,这样在别人对你的结论或证据有质疑的时候,你能有存在的证据说服对方。

    如果你在每次的演讲中都坚持这样做,虽然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成为名人,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在听众看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而建立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名声又能反过来增加你演讲的说服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讲稿的打磨

    在完成上述检验工作之后,你的演讲的内容基本合格的,但是单单做到这一步,还不足以让听众听的“惊艳”;讲者还应该进一步的打磨你的讲稿。

    单纯的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说起来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关键的地方弃用形容词”,说起来、听起来都很简单,但其实真正要做到还是挺难的,尤其是在演讲过程中。举个简单的例子或许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一般我们会说“中六合彩头奖的概率太低了”。

    如果要是弃用形容词的话,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从床上掉下来摔死的几率都比中六合彩头奖的几率要高上九倍”。

    换了后一种说法之后,听众虽然还是不知道中六合彩的几率的精确值是多少,但是听众已经可以自己体会到这个几率确实很低。

    在关键的地方弃用形容词的技巧大家可以在平时去思考、去总结,在这里提几点可供参考的方法:

    第一,用数量级很大或很小的数字,替代直接使用形容词;

    第二,使用和听众息息相关或可以感同身受的事情做比较。

    在审查自己的讲稿时,对于每一句话,都要追问自己一个问题:

    能不能换一种表达方式?

    能不能换一种表达方式?

    还能不能换一种表达方式?

    然后再说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技巧,一般而言,我们可能在写作文的课堂中听过这样的技巧,契科夫之枪和重复;对于大部分来说,第二个都很熟悉,但第一个单单从名字上看可能都不太熟悉。

    先说说“契科夫之枪”,简单的说就是打伏笔,在前面讲一些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元素,在后面由这些元素引出一个惊人的效果或结局。制造“契科夫之枪”的方法就是“倒过来想”,步骤如下:

    第一,什么内容会令听众跌破眼镜?(或捧腹大笑?或震撼?或.....)

    第二,为了引出最后的结局,需要做哪些铺垫?

    第三,我如何用“不起眼”的方式把这些线索讲出来?

    第四,我如何让听众不知不觉记得这些线索?

    对于学习如何制造“契科夫之枪”最好的方法,或许还是去看看契科夫的小说比较好。

    再说说“重复”,这是一个很多讲故事的高手都会使用的“伎俩”,可以使用与主题有关的元素来重复,也可以使用和主题无关的元素来重复,一般来说,设计重复有如下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元素要简洁明了;(应用到讲演中要注意语言的韵律)

    第二,有趣;

    第三,每次重复都最好有哪怕一点点的新意,一点点的意外;

    第四,重复之间要有足够且不能过长的间隔;

    第五,要靠应用者自己去琢磨和领悟。

    上面都是在微观的地方上去打磨讲稿,还有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就是要从讲稿的整体去打磨。大部分讲者会认为自己是演讲的主角,但其实话题才是主角,讲者应该充当的是“制片”的角色。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有主角就要有配角,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单单的只有一个主角的电影往往是不好看的,单单只有一个主角的演讲也往往是枯燥的。

    如果我们是在写作文的话,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大部分的事项都已经完成了;但是对于演讲而言,还是不够,因为演讲是针对听众,听众是可以给讲者现场的、及时的反馈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听众反应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如果继续的完善我们的讲演。

    避免误解

    演讲,从本质来说,是语言沟通;既然是语言沟通,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形;一个更为残酷的显示是你有99%的可能性会被误解。

    沟通中被误解是经常发生的情形,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原因会导致误解的发生:

    第一,听众有“选择性输入障碍”,而且听众自己不会意识到自己有“选择性输入障碍”;

    第二,讲者自己就没有讲清楚,特别是在讲者和听者对于因果、比较、前提、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时。

    在这两重原因的影响下,导致出现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讲者本来应该提供给听众一副彩色的画面,结果由于自己没有讲清楚,实际上向听众展示了一副缺乏色彩加工的黑白素描,而听众由于选择性输入障碍,实际上看见的却是一张凌乱的黑白草图。

    因此,在讲和听两个环节上的信息的转化率,导致了我们的演讲有99%的可能被听众误解了。

    既然有误解的情形,那么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避免出现误解;避免被误解的有效方法有:

    第一,尽量保持简单,但简单不等于“过分简化”,是要尽量保持逻辑关系简单明了;

    第二,避免引发听众的负面情绪,最好认真审视自己的每一句话,避免那些可能会引起听众负面情绪的句子、例子和字眼;

    第三,提前做功课,做小范围的沟通;通过日常对话,小范围的讨论,收集不同意见,思考他们的有理之处、无理之处,而后逐一设计对应策略。在台上,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这些“听众可能疑惑”的问题直接处理掉;

    第四,在演讲中说一些必要的废话;公开演讲和台下熟人沟通的区别在于,熟人沟通时我们双方之间有很多隐含的前提,双方是默认知悉的,不需要说出来的;但是在对听众进行演讲时,因为没有这样的沟通前提,所以,讲者就需要说很多必要的废话,以保证沟通的前提是一致的。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事情,你不仅仅需要了解你的话题是什么,同时,你也要清楚它不是什么。因为听众会误解你的演讲,听众不见得会按照我们的思路想事儿,所以,我们说的一些话在他们那里会引发我们之前全然想不到的结论。这就要求你要清楚的知道你讲的话题不是什么,这样才能准确的告诉你的听众,他们这样的推论和结论是错误的。同时,对于讲者而言,长期的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积累,也能刺激讲者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观察,随着习惯的养成,积累的增加,我们思考和观察的机会也会随着能力的增加而越来越多。

    演讲中应当避免的事项

    在从正面强调了我们在当众演讲的准备工作中能够做的事情之后,接下来从讲者需要避免的事情上说几点讲者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小心会引起听众反感的事项

    听众多多少少是感性的,随时可能受到情绪的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在审视自己的讲稿时,要注意我们的话题中提及的事情是否会引起听众的“鄙视”和“愤怒”。当然,因为我们和听众的生活经历差异很大,我们往往无法百分之百的预测听众的“火药桶”在哪里,那么我们能做的是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上使我们演讲的内容没有特别能引起听众反感的话题,另一方面就是积极的收集那些引起过听众反感的话题。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经历去在演讲的实践中收集,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果有心,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到很多对互联网使用者来说是“火药桶”的话题。

    (二)不要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而去刻意的证明别人的错误

    千万要记住,不要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而去可以的证明别人的错误。我大学接受法学教育时,法律教材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作者想要证明一个观点之前,往往会列举很多的反面观点,然后作者会说这个观点那里不对,那个观点那里不对,最后说出自己的观点。但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错误的隐蔽逻辑推理,证明了别人的错误=证明自己的正确。

    但这其实是不对的,而且在演讲中,当你讲了很多别人的错误之后,往往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需要去处理为什么这样结论不正确,甚至会想我要不要试一试那个不正确的结论看看等等的想法。这也直接导致了听众对于讲者想要强调的话题所能够分配的思维空间的减少,从而说讲者演讲的效果打折。

    所以,不要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而去刻意的证明别人的错误,我们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上去。

    (三)使用名言警句要慎重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演讲中往往是不自信的,所以,在很多时间,我们喜欢在演讲中引用名言警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这样做的效果其实是有限的,对于讲者来说,正确的做法是用事例去整理某个名言警句的正确性,而且不要把谈话的重心放在名言警句上。更进一步的讲,要把名言警句的意义延伸出来,引出一些新意来,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名言警句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意义。把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反过来说也许是可以尝试的技巧。

    (四)不要过度依赖辅助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持简单

    软硬件的发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能在演讲的过程中过分的依赖辅助工作。现实中最容易遇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讲者把所有要将的内容一股脑的放在演讲工具中,让听众完全可以看到讲者要讲的全部内容,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任何惊喜可言,演讲的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在使用辅助工作时,我们应该坚持的第一原则就是“简单”,一般而言,在一个页面上要保持三到五个元素,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让别人看到你“简约”的风格,第二是为讲者留下足够的讲解空间。

    (五)尽量不要再台上表现出令人讨厌的一面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写不好的特质,但当我们在讲台上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表现出令人讨厌的一面。

    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去欺骗听众,因为在讲台上除了故意撒谎是大逆不道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可以变通的。

    对于听众来说,乐观和有原则是听众最喜欢的两种特质。

    与听众的互动

    在演讲中,讲者不可避免的要和听众进行互动,除去做游戏的环节外,提问大概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但应该如何提问,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讲者去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常见的错误的提问方式包括:

    第一,把设问当成了提问,注意设问是不需要听众去回答的问题;

    第二,误认为提问将应该“难倒听众”,注意听众来到现场不是参加考试,讲者也没有必要通过难倒听众来提高自己的优越感;

    第三,问了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听众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

    第四,问了一个问题,却得到了一个自己之前从未想象过的答案。

    问错问题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冷场,甚至会影响整个演讲现场的气氛,因此,讲者在准备提问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问一下自己一下这些问题:

    第一,我有必要问这个问题吗?

    第二,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正确答案?

    第三,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为了能够让听众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应该提前交代那些前提,讲明白那些范畴?

    第五,针对这个问题,听众可能都有那些反应?这对这些答案,我又应该如何回应?

    第六,我是否把回答这个问题的所有可能性都想到了?

    第七,有没有那些答案是听众不可能想到的?

    第八,那些听众想不到的答案究竟能说明什么?

    除了提问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为隐蔽却也更应该关注的互动方式,是让听众思考。通过你的演讲,让听众主动的去思考、去推理,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讲者的演讲,这种互动是更为高级的互动。

    使用类比是让观众进行思考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其实都是通过类比去认识世界的,在演讲中恰当的使用类比能够让听众“注意力集中”,但创造、积累、雕琢精妙的类比却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需要讲者平时有心、不断的注意收集。

    讲者的演讲技巧

    上面说的都是关于讲演本身或者讲稿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讲者本身;在演讲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技巧需要讲者去学习一下的。

    (一)语速快慢结合,学会停顿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演讲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语速的变化,习惯一股脑的把左右的内容全部讲出来,然后,恨不得下一秒就可以结束演讲下台去了。这样做就直接导致了演讲的时间会缩短,如果有演讲时间的限制的话,讲者将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讲一些事前没有准备的内容;而如果你没有准备的话,往往就容易受到听众的质疑;而对这样的质疑你往往又无法准确的回应,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语速过快会让听众听不清楚,这样也就往往更容易让听众对你的演讲产生误解。

    因此对于新手而言,放慢语速是最重要的建议之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越慢越好”,而是应当快慢结合;在需要听众仔细思考的时候,就要慢一点;在介绍一些必要但大多数听众都了解的信息时,就要快一些。

    比起放慢语速更难的技巧是学会停顿,停顿的主要作用是要让听众有时间鼓掌;但讲者很难预测听众会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鼓掌,所以讲者,尤其是新手往往会一直讲,一直讲,不停的讲;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有可能在听众想要鼓掌的时候,因为讲者不停顿,被迫的放弃了鼓掌的冲动。关于停顿有一个小小的技巧:

    自己先在准备的过程中预设一些听众可能会鼓掌的“爆发点”,当那个爆发点到来之时,讲者不妨停下来,不做任何动作,在心里默数“1、2、3、4、5、6、7.......”。默数七秒钟的结果并非两种结果:有掌声,没有掌声。有掌声,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等掌声结束,没有掌声,就若无其事地讲下去。事实证明,观众对于七秒的停顿是无法觉察的。

    (二)使用自己的语言

    在演讲中,一定要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且你必须留意自己的语言风格。特别是当你需要复述别人的东西时,更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创作一遍,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背。背别人的东西看起来是最简单,但其实也是最辛苦。而且就算是你背的在熟练,在紧张的情形下,都有可能出现思维空白,从而忘记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使用自己的语言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语言风格,因此,你要留意自己的语言风格。针对自己平时的说话,问一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第一,你是否关系措辞的准确?

    第二,你是否使用大量的形容词或副词?

    第三,你是否喜欢用大量的名词说事儿?

    第四,你是否喜欢说一些复杂的句子?

    第五,说明因果关系的时候,你是喜欢把原因放在前面还是后面?

    第六,说明比较的时候,你是喜欢先说结果,还是先说比较的过程?

    (三)克服紧张的方法

    紧张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新手特别容易紧张,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台上尝试着“扮演”的其实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臆想出来的另一个人。

    因此,给新手的建议就是别管什么“精彩”,关注“真实”。因为在台上,听众更在意的是事实而不见的是讲者。

    另外一个实用的建议,就是降低听众对你演讲的预期,因为任何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指望听众能够与你感同身受。要记住:

    一个让我十分惊讶的事情,也许听众只有三分惊讶;

    一个让我十分赞赏的人,也许听众只有三分赞赏,甚至可能褒贬不一;

    一个让我十分满意的东西,也许对听众来说并无所谓。

    在这样降低预期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去做更多的准备,更加的关注演讲的内容本身。

    讲者的日常提高

    再跳出演讲,从讲者本省的角度去考虑,有那些是通过日常的提高,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演讲的目的的。

    最大的建议大概是做个有心人吧!

    不要放弃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说服能力的任何机会,演讲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是你在说服听众,所以,如果在生活中遇见非常善于说服别人的高人,那你一定要抓紧各种机会去学习。同时,在自己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别人的反应,这是别人对你的讲话的直接反应,能记录下来的尽量记录下来,然后,多去反思一下,别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自己能从中学习或者思考到什么问题。

    另外两个建议可能就相对比较大了,一是努力让自己配得上自己所讲的话;二是在生活中有激情,在演讲中才能有激情。

    现实中经常遇见的情况是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对听众而言,反应就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我们要说成为能说特定的话的人,我们要在平时成为一个那样的人。

    至于生活的激情,这件事情说起来可能就更加的“玄乎”了,一个合理的建议是发现一件能够让你感受到激情的事情,然后持续的做下去。不过也有人说过:在现有的工作中投入激情,是比找到一件让自己热血激情的工作更加容易的事情。

    不过还有一个更加有操作性的建议:

    第一,找到一件事情;

    第二,把它做好;

    第三,在做它的过程中思索它的意义;

    第四,因为能够赋予它超凡的意义,所以就有热情将它做好到极致;

    第五,把任何事情做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会有强烈的欲望去分享;

    第六,这种貌似天然形成的分享愿望,会使一个人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第七,而被感染的人群会反过来让分享的人充满所谓的激情.....

    第八,最终,这样分享的过程,无论对讲者,还是对听者,都往往真的“....better than sex.”

    当然,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就拿练钢琴为例,刚开始是每个节拍都发力,而后每两拍发力,再后是每四拍发力,最终是“一切都连起来”(这就是所谓的“Flow”)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每个环节都需要集中精力才能把握,熟练一点之后就可以“一次把握多个环节”,最终,一切都融入到自己的“骨子”之中,于是,自然达到另外一个境界。

    虽然这个小册子中的各个部分都是作者零散的写成的,但还是从中看出作者对演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且思考的过程是理性的。这本小册子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帮助普通人如何提高当众演讲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对演讲深入思考的思维方式。

    通过这本小册子的阅读,让我自己意识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个人都渴望通过学习去提高自己,在几十年的学习生涯中,每个人都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对于个人而言,听说读写大概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四个部分,但我们国家的教育却从未对应该如何去听、去说、去读、去写进行过基础性的、方法性的教育。那些与其关注学什么,倒不如先好好关注一下“如何学”这个更为关键的话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普通人的当众演讲技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rb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