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劝朋友戒烟
1. 《非暴力沟通》阅读笔记
昨晚花了93分钟看完《非暴力沟通》,再花2小时和一位朋友练习了一个场景,今天和班上2个不好好午睡的娃沟通,他们出乎我意料地神奇配合。连中三次,开始有点屡试不爽了。
沟通包括听说两个方面,今天先讲“说”的部分,记录初次练习,限于篇幅,和孩子沟通午睡的事情会分第二篇写。书里提到,当我们表达时,要遵循的表达要点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即先观察当下的事实,把它描述出来;再使用贴切的情绪词语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一步属于自我的觉知;接着追溯到是自己的什么需要,导致会出现内心此刻的感觉;最后温和地提出具体的有建设性的请求。
2. 用一个场景来练习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约了C陪我去听钢琴演奏会,路上他一直抽烟,我说过我鼻子过敏闻到烟味会打喷嚏,他不听,再抽烟时我只好离开一米远地走在大马路中间,最后我实在忍无可忍,很想收了他的打火机扔掉他的烟。但是出于最后那点残存的教养和尊重,拿龙应台写给儿子的话来安慰自己,“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因此,你就不能把眼前这个人嘴里的烟拔走。他是一个别人。”克制住没有发脾气,可连着很多天一想起这事还是压着一肚子火忿忿不平。你看 我都已经明示暗示了他为什么还不听,一点都不重视我,算了,别有期望就不会失望。
这是我原以为的前提。看了书以后我觉得自己罪大恶极,赶忙去道歉。以下是对话。
我:那天跟你出去时我说很想扔掉你的烟,回来还抱怨说自己一身二手烟。是这样的,我看到你那么一小会就抽了3根,有点多,就会联想到身体很严重的后果;然后我把你列在我的好朋友的行列的话不想你早早挂,是会有点担心。我还想跟你聊天的时候有眼神交流,不喜欢走着走着又要隔开一米远。所以应该直接跟你说,我鼻子又过敏又真的很介意吸二手烟,你可不可以回家时再抽?
C:所以,你是想说,让我不要抽烟??你讲的,我其实都已经记不住了。你是不是把我当你幼儿园的学生了,可这样是不对的。
我:我是觉得你会比较容易理解这种话题,跟别人说起,会有点尴尬,人家也会莫名其妙。
C:我知道,但是我没有get到点耶。
我:是要持续沟通才可以get到的,而且我一边是直接的沟通者一边是站在事外的解释者,角色有点混乱你可能也有点乱。我们回去一开始的场景吧,我的观点在于:我在学习书里的一些沟通方式,比如应该先描述我的观察和感受、再直接表达我具体的请求,这样你可能会配合一点,即使不配合说明原因了我也不会生气;不应该笑嘻嘻地说气话让自己真的生气,结果你没听懂也没做到。
C:所以你生气了?
我:那天你一直一直抽烟我有生气。
C:有一直抽烟吗?那我可能真的困了。
好了,至此我发现他不是故意挑衅我,只是习惯使然,心情就平静一些。而且本来习惯早睡的人,被我打乱生物钟,我应该不好意思和表示感谢。我一开始只有描述 或指责,没有明确说出我的感觉和请求,所以他没听明白,我说的“一直抽烟”是我的意见,而事实是:他饭后抽了一根、我接了一个很长的电话时他无聊抽了一根、最后又困又渴抽了一根,我在明晰地观察事实后依据我的感受和需要,提出的请求他听明白了,我也不再借题发挥出他不重视我之类不恰当的意见。
然后我问了他什么时候会有烟瘾,和有没有想戒烟。
C:烦的时候,不是强制转移注意力,只是需要减轻焦虑的感受。
我:好像止痛药的效果?
C:是阿。你有没有喜欢的东西,有依赖性喜欢那一种?
我:赖床。
C:差不多就那样,即使后来不喜欢了,还是有依赖。
3. 从非暴力沟通中收获
这时候我开始能够感同身受了,如果别人问我戒不戒赖床的习惯,我多半不会认真当回事,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赖床不是健康的作息,但也无伤大雅。抽烟类似。
我反思,其实我那天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和请求他跟我一起时不要抽烟免得我吸入二手烟,如果我当时用了非暴力沟通提出这样的请求,他应该可以做到忍了那3根烟,或者我们停下来等他抽完再继续走;至于他在生活中接不接受戒烟,那是成年人自己该有的考虑,当我透过语言去觉察自己的内心时,我便不至于因为他不接受我的建议而觉得受挫和被冷落,然后又生出许多负面情绪来。
当我们愤怒时,能真的去面对不好的情绪,去探究真的发生了什么事吗?通过寻找过往累积的没处理好的情绪负荷,让它流通出来这时我们就不再郁结于心,而会神清气爽、充满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