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认真,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我听过不少的人讲课,总体感觉是,照本宣科的多,独立思考着少
我理解老师们的苦衷,标准化的试题和标准化的答案(教学参考书)约束了老师们的思维,使得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按照错误答案来评定他的教学效果。
而恰恰是那些参考资料上没有写的,对全文又增色不少的地方。却成了我们的盲区和雷区。一个关键的字讲错了。全文意思都讲不通了
例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一文里引用了《箜篌引》:君无渡河,君竟渡河,渡河而死,可奈君何。这里的“无”是不要的意思,和“无食我黍”的意思相同。全诗是规劝抒情主人公不要渡过黄河,对方固执己见,渡河而死,引发痛惜之情。这很合乎谭嗣同的遭遇。但是如果把“无”解释成没有,与诗意全文的意思都不合。一棵苹果树上,花叶纵然再多,也不可能有桃树的果子。读文章,写文章都是这个道理。
这虽然是一个细节,但是也不能容忍马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