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特别,在于他的无分别心,这是佛心,且是浑然天成。
教育,其实是在给人分层分阶级。
他厌弃的三纲五常、礼教,讲的是秩序,而秩序就是在分层。
他喜欢读的是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自然的生态,是众生平等。
大观园中的女孩子,无论是手足姐妹还是丫鬟优伶,他都疼惜爱护。
他的呵护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和他的天性浑然一体,而被他呵护的女孩子却通常将这份爱惜当做了爱情,即使是聪慧如黛玉,也没有参透看懂。
他被称作无事忙,他每天忙忙碌碌,是想自己周围的人都不要心里有委屈都不要被不公对待,希望能帮助他们哪怕一点点。
只是这份无限扩大不懂得明哲保身的爱,也将他卷入一些麻烦之中。
比如蒋玉函的事情。
宝玉生来就是佛,也是个道。
宝玉的爱是博爱,爱到不能爱,爱到一切美好都在眼前消逝的时候,他也就飘然而去。
贾政是世俗眼里的好家长,王夫人也只是天下父母心的俗世的自私。
那些女孩子,纵然在大观园中放开天性,最终依然要走入这惨淡的人间。
红楼梦是悲剧,悲剧的根本我觉得是中国哲学。
佛与道,解决不了现世的问题,最终只能用逃避和视而不见自我宽慰。
即使是宝玉生于富贵之家,最终也只是无法逆转这个现实。
宝玉像是疯癫道人手里的道具,下到人间做了一个实验,最终仍然只是失败。
读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的时候,常常让我感觉到迷惑不解的是神之间的迷之乱斗,完全没有理性可言。
其实神的定义是具有超能力的人,他们并没有道德上的完美和思想上的成熟,他们只是生来具有一些超能,如同得到了上帝的专宠。
从这个意义上讲,黛玉的聪慧就是具有超乎常人的神性,到底是绛珠仙子。
只是聪慧不是智慧,但说黛玉为情所困,似乎又不只是为情。
黛玉幼年失去双亲,风雨飘摇,需要找的是一个安定的居所,能继续她所向往的吟诗作画的士大夫生活。
妙玉是黛玉的一个对照。如果没有贾家外孙女的身份,如果没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呵护,或许黛玉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平静的生活。
北欧神话中的神最后的结局却不是很好,神往往连自己都救不了。
最后黛玉的心思也付与流水,在神和人之上,有着谁也左右不了的力量。
红楼梦是悲剧,如果太注重结局,人生无法精彩。
神大概就是来人世间精彩走一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