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不远的学校时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楼下的巷子里仍然是那一群等待学生放学的老婆婆正兴高采烈地拉扯着家长里短。这是一所农村乡镇街道的中心小学,孩子们多数来自各个村里。孩子的父母皆常年在外,留下年迈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在村子的家离学校还有几里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他们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当起了孩子的陪读。他们会在学校附近找熟人弄块地,种些菜,以减少自己的生活开支。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到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然后回租房种菜,煮饭,闲了后就一些人闲聊打发一下时光。到了周末,他们会带着孩子马不停蹄地赶回到自己村子里的老家,看看家里有没有啥变化,主要是抽有限的时间赶快到地里给庄稼除草施肥。到了周日下午,又要赶回学校附近的租房继续新一周的生活。这样的日子,直到孩子们小学毕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情景就这样不断地演绎着。
这就是留守儿童的现状,他们的学习全靠学校老师的管教,在家里没有检查和辅导,因为多数的爷爷奶奶没进过学校,即使有点小学文化也早忘了。如果在城里,特别在大城市,很多小孩放学后不是回家,他们要去奥数培训班,钢琴培训班,英语早教班,口才培训班或去图书馆等,而农村的孩子回家多数做完作业就没了其它机会。长此以后,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在各方面基础素质差距越拉越大。到了初中或高中,也许农村的孩子也会进城,同城里的孩子共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这时,农村的孩子在英语基础,数学,阅读表达能力差了好大一截。当然农村孩子也有更优秀的,但我只谈普片现象,不针对个别情况。因为基础教育薄弱,家庭辅导欠缺,许多农村孩子已输在了起跑线上,也使多数人因此最终落伍于人后。人们都说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多数农村人在选择生存与教育上是两难的。改革开放后,农村人走向城里,特别进了大城市的工厂。他们加班加点挣钱,挣到了不多的钱,翻新了农村的危房,除了家庭开支感情送礼,有了少量的积畜,但那点钱还远不够在家乡的县城里买房。当然,在家乡县城买房成了多数农民的梦。如果不能在城里买房,就意味着孩子只能在农村乡镇读书。农村的乡镇企业还太少,特别是内地多数偏远乡镇基本没有什么企业,尤其是那种可以解决很多人就业的劳动人口密集型企业。也因此,多数农村人不能在孩子身边,选择了外出生存。他们不方便将孩子带在身边在务工城市读书,因为他们工作本身不稳定,也许今天被“炒鱿鱼”,明天要想跳槽。但孩子不能今天一个学校明天一个学校,那样对孩子更不利。
虽然他们外出挣了一些钱,给孩子买了喜欢的衣服和零食,但却让孩子在成长中少了陪伴,缺了亲情,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些孩子中,有的性格孤僻不愿也不会与人交流,有的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玩游戏上网为所欲为,甚至打架斗欧,也有最后走向犯罪深渊的现象。
现在内地的县城也在大量招商引资,但终因交通物流及各方面配套设施,其结果与沿海等城市比差之千里。再则,内地小城市,工资低,除了房租生活,家庭开支,几乎所剩无几了。谁家没花钱的时候呢?所以,这些过惯了沿海开放城市工厂生活的农民,在家里小县城似乎没法呆下去。也因此,留守儿童成了大家心头难解的痛。
当然当代外出务工的农民,背景离乡求生存似乎已成定局。可他们曾想过:当他们老后,他们的后代会不会因当年“家庭教育”的缺失,也被步入他们的后尘呢?如果那样,恐将成为最大的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