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的爱情

苏轼的爱情

作者: 个性女孩123 | 来源:发表于2024-04-21 18:29 被阅读0次

        世人皆知苏轼。大概没有谁,比他的人生更尴尬,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大概也没有谁,比他的命运更漂泊,多少次梦回故里,现实中却离家乡越来越远。可他在最低的境遇里,却活出了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最高境界。

      有人归因于他的才华和豪情,有人羡慕他的豁达和坚韧,但他苦难绵长的生命,更得益于堪称完美的爱情与婚姻。

      苏轼的一生,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守护和滋养着他的风雨人生。这三段婚姻,才是命运给他最大的温柔和怜悯。

      年轻的苏轼才华横溢,遇见生命中第一个女人,堪为佳话。

        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是进士之女,聪慧谦谨,知书达理。走入婚姻后,苏轼更发现王弗身上,有一种超凡的品质。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在旁虔诚聆听、虚心学习。苏轼偶有遗忘的地方,她会适时地提醒;问其它书里的问题,她也皆有应对。拥有如此才气,却低调、内敛,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苏轼初入职场时,身为地方官,免不得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很多时候,苏轼把工作中遇到的难事,也拿来问她,她对答如流。有人到他家拜访、交流时,苏轼在前厅接待、攀谈,王弗会轻轻站在屏风后,仔细倾听夫君和客人谈话。当时的苏轼,洒脱豪迈,总以为“天下无一不好人”,毫不设防。而王弗总能听出玄机,等客人走后,便根据刚发生的谈话细节,为夫君分析对方的性情,剖析其人用意和其中利害。

        王弗看人很准,比如苏轼有一个好友章惇,此人发迹之前,经常找苏轼喝酒聊天。王弗从章惇的言行判断,他不是什么好人,日后必大奸大恶。后来,果真应验。在那个男尊女卑、夫权至上的年代,苏轼却敢于放下身段,虚心听取妻子的建议。且日后一一验证了妻子的判断,使苏轼对妻子更加钦佩和赞赏。

      初涉爱河的两个人,一个俯首倾听,一个悦纳良言,为共同的人生稳稳拉开序幕。人生而孤独,而婚姻则是对抗孤独、丰富自我的温暖港湾。刚刚涉入婚姻的人,大多年轻气盛、豪情万丈,为人处世相信自己的直觉,拥有自己的主见。多少人也因此一意孤行或过于自负,让美好的感情毁于一旦。然而,如果能放下身段,冷静听取对方的意见,则能给彼此留下成长的空间。婚姻里,能尊重彼此的观点,而不是互相发难,往往能取长补短,让感情历久弥坚。

        好景不常在,佳人不常伴。

      智慧而圆通的妻子王弗,陪伴了苏轼11年的光阴,在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他。苏轼肝肠寸断,在她的墓边种下3千株青松为伴。十年以后,更因思念而在梦里相逢,遂写下千古第一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或许,姻缘自有天注定,三年以后,另一位佳人走进了苏轼的生命。她就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也许是为姐姐再续前缘,走上了陪伴苏轼的旅程。与姐姐相比,王闰之的婚姻生活,却是贫困交加。

        苏轼因为直言诤行得罪了朝廷权贵,宦途生涯一再受挫,遭到不断的贬谪。而在这段苦闷的日子里,幸好有闰之常伴在侧。

        公元1075年,苏轼担任密州太守,恰逢密州遭遇旱灾、蝗灾。是她,陪苏轼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公元1079年,震惊天下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打入监牢,九死一生。是她,陪在他身边。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至苦寒黄州,衣食无着。在荒芜的土地上,也是她与苏轼一起赤脚耕作、喂畜养蚕。夫妻本应共患难,闰之陪着苏轼受苦,苏轼更体谅闰之的艰难。

      那一天,当听说苏轼要被抓去坐牢,全家哭声一片。而此时的苏轼,心里也非常难过,却想着如何安慰妻子。于是,他反而和妻子开起玩笑,让她回想曾经念过的一句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果然,闰之笑了。这一笑,是凄然一笑,明知凶多吉少,可对方忘情的安抚,让她不忍辜负。苦难的岁月总会过去,夫妻两人收获着充实和甜蜜。由于闰之的悉心照顾,苏轼最终扛过风暴,涅槃重生。

      从此,中华文化史有了《前后赤壁赋》、《寒食帖》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名篇。

      有人说,最好的婚姻,永远是一场双向奔赴。能够共患难的夫妻,往往不是熬过了身体的劳累、物质的困顿,而是艰辛条件下,彼此的同舟共济、不离不弃。而对于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真正的悲哀,不在物质条件,而是两颗心越来越冷、越走越远。

      贤惠的王闰之,陪伴了苏轼整整25年,终因染病而香消玉殒。此时,从年少轻狂到半生漂泊的苏轼,已经是58岁的老龄。很多事,很多人,已经看淡。然而,朝夕相伴的贤妻离去,苏轼失声痛哭,发出刻骨的哀鸣:“惟有同穴,尚蹈此言!”但冥冥中,似乎闰之早有慧心。为安慰孤苦的苏轼,她已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接班人”。她就是王朝云,闰之早年收养的一个侍妾。

      那年她才12岁,就开始跟在闰之后面,一起照顾苏轼的饮食起居。多年以后,夫人病逝,她担当起同样的重任。那是苏轼人生最晦暗的日子,流离转徙,又被贬谪到了蛮荒之地惠州。所有的家仆皆散去。朝云却不肯离去,面对苏轼的苦劝,反而责怪道:“王夫人已经去世了,我不跟随你去,你这个孤独的老翁谁来照顾?”

      的确,以她当时的豆蔻芳龄,她更能理解,年近花甲的苏轼的难处。于是,一头青丝的朝云,牵手两鬓白发的苏轼。别人眼里的老夫少妻,于他们却是心灵相通的红颜知己、情感知音。因为早已相伴多年,即便一举手、一投足,二人都知道对方的用意。

        当郁郁不得志的苏轼,挺着自己的小肚腩,问身边人:“我这里装的是什么?”有人回答:“学问”,有人说是:“见识”。轮到朝云,她一语惊人:“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只这一句,就让苏轼百感交集。

      不错,他这一辈子,就是因为自己的不合时宜,才走上阴差阳错般的人生。可当时,又有谁能读懂,这颗滚烫又不甘的心呢?

      又有一日,朝云给苏轼唱词,当唱到其中一句时,竟哽咽难耐,掩面而泣。原来这句唱词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苏轼写的词,出自一句怀念故国的古诗。  可唱到此处的朝云,却联想到苏轼有家难回、一再被贬、一再受难的境地。与此同时,被此情此景击中的苏轼,却更想抚慰爱人的心。他强作笑容,戏谑地说:“我正悲秋,而你却又伤春了!”天地无言,两个在逆境中相守的爱人,彼此珍惜,彼此慰藉。时光似乎也定格在,这世间最温存的一刻。

      一句“我爱你”能轻易说出,而一句“我懂你”,又有谁能真正践行。

        还记得,他初见朝云时那似曾相识的感受,化为笔下最美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世间相遇,最难知心。而这份懂得,更是一种不事雕琢、恰到火候。然而,人生易老,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即使最懂你的人,最后也终将分离。后来,朝云因水土不服染病逝世,苏轼从此鳏居,再未婚娶。

        在她墓前,他刻下永远的纪念: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一生坎坷,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他总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人觉得他仿佛不属于这人间。而在亲情与爱情上,苏轼又总是那么的执着和深情,让他写下无数感动人心的作品。也正是这些作品,给他平添了人间的烟火气。也正是这一身的烟火气,让苏轼成为千年以来,人们永远羡慕而怀念的男神。

      读懂了他的诗词,就读懂了他的深情。因为,这一生的豁达,离不开他遇见的几位知心爱人。

相关文章

  • “轼”意人生 --走进苏东坡的世界(其三)

    聊聊苏轼的爱情和才华 -- 琴棋书画之外,苏轼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若论爱情,苏轼的一生,...

  • 苏轼的爱情

    苏轼,这个北宋年间最有名的才子,最受人们喜爱的大文豪,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的诗词更是如星空般夺目,千...

  • 苏轼和他的爱情

    一首清新小词里,东坡曾经自诩: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不错的,何止三十年呢!翻开他的诗词,一千年前那些美丽温暖的故事...

  • 苏轼与妻子的爱情

    苏轼和王弗在现在应该属于自由恋爱。据说王弗的家乡有一个天然的鱼池,只要游客冲着鱼儿招手,鱼儿看见后就会游到他们的身...

  • 苏轼的爱情三境界

    为回馈关注我的朋友们,近期将我部分已发表作品及投稿前的订正稿一并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把自己辛苦写的文字变成印在纸...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今天我们继续聊苏轼,聊苏轼的爱情,因为一场酒宴偶遇佳人,最终抱得美人归。 苏轼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对自己的三位妻子都...

  •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

    写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放派诗人苏轼,也是情根深重的大才子。与结发妻子王弗生活十年,因王弗的病逝,...

  • 苏轼和东坡居士的爱情

    近2个月的宋词赏析,已然翻遍宋词300首,而选来誊抄的诗词,或合我心境,或朗朗上口,或催我奋进,本意只赏诗词,却不...

  • 苏轼的词美,爱情更美

    提起苏轼,我能想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 你最喜欢苏轼哪些名句?人生豁达如苏轼,完美的爱情,美食,好友都不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人生豁达如苏轼,完美的爱情,美食,好友都不将就! 其实我想改几个字呢,人生如逆旅,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wv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