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个月的宋词赏析,已然翻遍宋词300首,而选来誊抄的诗词,或合我心境,或朗朗上口,或催我奋进,本意只赏诗词,却不曾想唯有一人先入我心,一代文豪苏东坡。
我想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他,唐宋八大家之一,可在此之前,我对他的词赋了解仅限于念奴娇,水调歌头,还有几句名言名句。知道并不等于了解。中国文学史上人才济济,谁又能独拔头筹,让所有人了解呢。
诗词本就意在抒情,而爱情是其中浓重的一笔,永恒的话题。最近因为喜欢他的词而去了解他的人,才发现他的为人,骨气,通透更甚于他的诗词。一代文豪实至名归,同时也被他的爱情感动,有感而发!
苏轼一生三段爱情,无一不是他真情实爱。在男尊女卑的宋代,他无论是对结发妻子还是续弦王闰之,或是歌妓侍妾王朝云,都是尊重的,这是他弥足珍贵的魅力之一。
他的王弗,16岁嫁于苏轼,门当户对,也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相信他们即使在婚前有认识,而了解的程度不会比如今加个微信更深。因为婚后有一段记载苏轼不知道王弗识字,后来在日常相处中才慢慢得知他的夫人不仅识字,还颇为聪颖。
成婚后不久,苏轼应试及第,从此宦海沉浮,开启了他的风华正茂青年时期,而为官上,更得夫人心思玲珑,一路加持。而正是这样的琴瑟和鸣却在11年之后嘎然而止。王弗重病去世,时年27,苏轼29岁,他悲痛欲绝。
此段爱情之时他还是苏轼,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到风头正盛的青年时期。而十年之后,当他被贬谪之时,仍然难以忘怀,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梦境中与她相会情深之词。
三年后,小他11岁的王弗堂妹王闰之嫁于他,王闰之不如王弗聪慧,却与他相伴22年,心思豁达清明,在他贬谪多年的生活里,操持家务,为他做羹汤,贤惠无出其右,也许是爱惨了苏轼,我在想苏轼32岁娶21岁的王闰之。
21岁在那时候已经是超大龄剩女了,为什么年过20而未嫁。是不是早就一心只许一人了,一切未可知,但王闰之对他的情深似海是真的。王弗陪着他由苏轼到了苏东坡时期。而在王闰之死后,苏轼说唯有同穴以报。说明这段感情里苏轼自觉不如王闰之深。
是的,因为还有一个唯有朝云能识我。他的第三段爱情正是侍妾王朝云,能歌善舞,玲珑剔透,识文解语。
时年37岁的苏轼在调任杭州任上,一次朋友诗酒聚会上得识12岁王朝云。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词句。此时的王朝云仅是一名歌妓,也许是眼波流转之间,也许是轻歌曼舞之时,也许是一眼万年的一瞬,苏轼在朋友推搡间竟然为朝云赎身,买做了侍女。
从此开始了亦师亦友,亦主仆的养成系。可以说朝云是幸运的,在宋代封建礼数森严的大环境下,得遇苏轼,一个真性情的真男人。一个侍妾都可以调侃他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男人,因为此刻的苏轼总是在政治上唱反调,也许是想坚守自己的观点,屡屡遭贬。
王朝云20岁由侍女变为侍妾,那时一般人都不会考虑让歌妓当妾,只能是仆人侍女,而苏轼却纳了王朝云,更在王朝云产子一年痛失爱子之时,亲自照料。这不是爱情是什么?虽然她只是侍妾。
而王朝云也为真情所感,一路相伴,在他因乌台诗案几近被处死,在他年逾花甲二度被贬谪到海南岛上仍然不离不弃,那时候的侍妾地位何等卑微,大厦将倾,正妻同甘共苦,侍妾本不必共苦,离去也无可厚非,而她选择留下,一路颠沛流离陪着苏轼到任何他在的地方。
也让苏轼感慨: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也是苏轼为她写词最多的一位。我愿意相信这是心意相通,两相奔赴的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