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是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所有的相遇相生,都只是在生命的一段路程里。
目送着孩子的长大,在欣喜之余,却发现距离也无情地渐行渐远。
在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作者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送儿子上学。在铃声响后,在穿梭纷乱的人群里,仍能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十六岁时,送儿子出国做交换生,在机场送别时,“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二十一岁,孩子与作者教课在同一个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所有的依靠和生活的全部,彼此依恋,彼此牵挂。
可是,我们彼此能相拥相伴的也许就只是那段人生的特殊岁月而已。他们终将长大。
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光阴的流逝,孩子就像是稚鸟,慢慢的羽翼健丰,父母伟岸的大树也无法再让他栖居,他终要寻找自己的天空,去自由的翱翔。
在孩子长大的同时,另一个背影的距离也在无情地渐行渐远。
作者上完学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是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去,但在学校的侧门窄巷边就停下折回,“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父亲开着小货车转身离开后,我还站在那里。
再过十几年后,父亲住院,每个礼拜去医院看父亲,推着轮椅散步,偶尔会处理一些父亲的排泄物,在赶回上班前,由护士接过轮椅,看着轮椅消失在门后。
再后来,就是火葬场的炉门前,看着棺木一样的抽屉,缓缓向前滑行,距离如此的近,又如此的遥不可及,我只能“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生命就这样轮回,我们看着孩子长大,渐行渐远,是生命的成长,然而,看着父亲的背影的渐行渐远,是我们此生再无法拥有的天伦,今后的岁月是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相视凝望,祝福彼此的安好。
而成人的世界,总无可避免地遇见这两个背影,这是成长的使然,这是生命的使然,欣然接受,安然自若!
惟愿岁月绵长,时光静好,所有的光阴都可期可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