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亲密关系”,很多人头脑里浮现的可能是“和孩子的相处不太顺畅,应该怎么办?”;“夫妻关系不和睦,怎么办?”;“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总很僵,该怎么办?”。最近一次和朋友的聊天,让我意识到原来亲密关系中真的有一些场景可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们总关注亲密关系不好的时候应该如何去提升,但是我们仿佛忽略了亲密关系很好的场景下也可能会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90后是独生子女政策下造就的一批“特殊社会产物”,独生子女居多,加上现在经济形势的不容乐观,网络越来越发达造就了90后中一大批人还是单身的状态,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的单身90后。在这个人群中红,哪些和父母之间有个超级高的融洽度,情感依赖度的90后,父母的健在,是他们能过活下去的最大支撑,仿佛某一天父母的离去会让他们遭受致命的精神打击,甚至不知道他们活下去是为了什么。仿佛某一天推开门发现自己什么多没有,然后在那一瞬间有想要结束人生的冲动。
我也很想知道,除了父母为什么其他的一切无法成为他们的内心支撑呢?除了父母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成为他们内心的支撑呢?
兴趣爱好、工作、朋友,究竟是什么场景让他们对社会的留念只剩下父母?正常情况下,父母终究会早一步离我们而去,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他们必须要找到能持续让自己活下去的牵绊。往往这个时候,那些曾经被视为负担甚至拖累的一切,在当下竟成了活下去的唯一支撑。
有时候我在想,人在面临生死问题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去抉择,是否存在真正的对与错,”相对论“的重要性就产生了。
我在期待某天自己能够想清楚这一切,但是目前看来貌似还没有达到。
当我发现我的好友,一直以来觉得很坚强的一个人,在讨论到父母离开的场景,说出自己可能在那以后没有了活下去的支撑点,当他说着,或许某一天推开门,发现这个世界上他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原来只有那些真正让人牵挂的那些事情才能够让你活下去,当然这里不能说”很好“的活下去,仅仅只是活下去。
那么如何让自己很好的面对生死?
活着的时候,灿烂的活着;死去的时候,不留任何遗憾的离开……
突然想起,2019年疫情爆发的时候,得知有一位姐姐和肠癌抗争了两年离开了,我不知道当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离开的那一瞬间,她肯定有很多牵挂吧,作为独生子女,上有父母健在,但年势已高,下有8岁的孩子还没到自己能够独立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她当时的牵挂,一定很多,走的时候也一定有很多的不舍。
什么让我们活着,让我们顽强的活着,又是什么让我们一心想死…….
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活着,顽强的、坚强的活着;而死去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活着,所以,有些人背着很多人的心意,选择的离开……
然而逻辑是有问题的,活着应该想着如何让更开心的活着,更热烈的活着;向死而生,死去的时候,希望没有什么让我们过分牵挂,这样才能让这一生更值得。如果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让那一部分特殊的人群在绝望的时候有值得停留这世间的事物。这个世界的艰难本就太多,也许一些小小的、力所能及的举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去做吧,不带过多的期望,始终怀抱善良,也许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