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新喜剧之王》导演并非真的星爷本人?

《新喜剧之王》导演并非真的星爷本人?

作者: 弓谷所長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3:52 被阅读8次

今天想聊的这部《新喜剧之王》,我觉得聊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思考比电影本身更具有价值。

当然,标题是假的。

我也特别希望能真的出现这样一篇新闻报道,告诉我们《新喜剧之王》的导演另有他人,因为这部电影不应该是星爷的水准。

01

当我看完电影在豆瓣准备写短评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这部电影我竟然在2013年就标注了想看,那时我才大四,还处在一味贪图“好看的电影”的阶段。

我有些感慨,我想必然是我看完了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后,顺手就mark了这部《新喜剧之王》。

导演依然是周星驰,只不过这部电影搁置了至少五年的时间才上映,期间他还导了两部贺岁电影:让人眼前一亮的《西游降魔篇》和褒贬不一的《美人鱼》。

不太明白为何《新喜剧之王》的项目会搁置了这么久,我也不想去查资料深究里面的原因。

能够让我走进电影院的,也只是因为“导演:周星驰。”

并非说欠他一张电影什么的,只不过属于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怀。

情怀是什么?可能就是我在电影院门口看到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走进影厅,然后一步步找到自己的位置,花一个半小时看完这部电影。

02

那么《新喜剧之王》是烂片吗?

说真的,挺“烂”的。烂在它讲了一个新瓶装老酒的故事,烂在它里面一些人尴尬的演技,更烂在因为这竟然是周星驰导演的作品。

所以看完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应该不是真的周星驰亲自导的吧?

就是你会有一种感觉,一个人即使再江郎才尽,也不可能作品差到令人作呕的程度。

但可能《新喜剧之王》就是这样,它不但没有在故事上好过《喜剧之王》,连拍摄的画面质感都没有了电影该有的样子,平实的电影画面,甚至让我觉得像在看普通手机拍的段子合集。

是我们看过太多了,还是时代进步了?是我们老了,还是每个人的鉴赏能力都提高了?

我在想,周星驰这部电影如果放在20年前,它肯定同样会是一部票房大卖的爆款,但放到现在,充其量只是“周星驰”和“喜剧之王”所带来的流量罢了。

当数字影像取代了胶片电影的质感,这样的电影再也无法入观众的法眼了;而星爷这样夸张风格的拍摄手法,只会让观众觉得尴尬。

如果不是因为周星驰,这部电影真的不是烂片吗?真的能挤进贺岁片吗?真的还有快五亿的票房吗?我想真的很难。

现在的社会,观众早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韭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电影好坏的判断,而发达的网络社交圈,也使得一部电影的劣态会被无限量的放大。

所以不仅仅是星爷,我想每一位导演、制片人、投资者都应该想一想:电影作品的质量才是王道,卖人气和情怀,只会扰乱电影市场,并且损害了自身的可信度。

03

一部好电影从来不缺乏观众,《新喜剧之王》,自然也有它烂的理由。

我看到一篇影评里说:“这是一部充满缺点的电影:过度消费卖惨,过度处理了成功和努力之间的关系,过度尴尬的笑料,过度刷存在感的植入广告。”

其实这段话句句都说的很有道理,放到现在来说,的确如此。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的是,星爷过去的每一部电影,都是采用了“过度夸张”的方式。过度夸张的表演,低俗易懂的台词和画面,两极化的背景音乐,以及无厘头的星爷笑声……

为什么那时候我们能够接受这样的电影形式,而如今看起来却那么尴尬呢?

我想除了人们鉴赏能力的提升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不再是周星驰了。

模仿周星驰的再好演员,也永远无法代替星爷在电影中所带给观众的那种感觉。

就像最忠实的星爷影迷卢正雨,拍出的高仿电影《绝世高手》其实已经还行了,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即使星爷也为它打call了,票房依然差强人意。

可能如果周星驰真的自己愿意来演《新喜剧之王》,电影的质量不会这样,而且我想会有人在影厅里偷偷流眼泪吧?

04

这里我不得不提的是电影里的王宝强和张全蛋。

王宝强真的只适合演和老百姓一样接地气的角色,像《人在囧途》中的牛耿,《hello,树先生》中的树,《天下无贼》里的傻根等,怎么演都觉得像。而在他饰演的其他角色,都什么鬼瞎乱演,怎么看都糟心。

张全蛋就更不用说了,整部电影最毁质量的就是他。

看的出来星爷是想让他表现出在网络视频里那种感觉,但说实话和整部电影完全格格不入,跳戏的厉害。

只能说,张全蛋只适合网络视频中哗众取宠的表演而已,真正搬进大荧幕,太掉《新喜剧之王》的价了。

05

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是烂片,那为什么还打了及格的分数?这样不是误导观众吗?

我只能说,因为这是星爷的电影,所以我才把它称为烂片。而电影本身,它值这个分数。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喜剧之王》导演并非真的星爷本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zn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