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第二本《自卑与超越》,是我心目中的有分量的书,因为觉得这本书的名气大,作者是美国的阿德勒。我对书中的三个问题澄清了认识。
第一,人生的意义阐述比较中肯。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客观地说,这些问题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面对的,我们发现对人生的某种解读似乎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每个人在言论之外的行动上,都是在对人生意义进行不同的解释,而且意义与观点、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对世界和个人进行总结,然后暗暗贯穿于每个人的行为之中。
对人生意义的解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中解释。其绝对意义上的“正确真理"是无人知晓,只要是相对有效的解读就不能判定”绝对错误“。其实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
这样的解释,更清楚地说明了,生活本无意义,所谓的意义是人附加上去的。同时也明白了人和人的人生意义多么异彩纷呈。
第二点,合作的意义上升到了人类最伟大的共同点。
人生必须面对三大问题,第一制约:我们必须生活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第二制约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其他人相互制约,任何人都是人类体系中的唯一成员。一个人无法单独达成目标。第三制约是,人类有男有女。这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三种制约引出三个问题:第一既然我们的星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那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让人类永存呢,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应该给自己定位,才能与人合作共同发展呢,第三是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人类两性别”和“人类延续”这一生存要求呢。
这三大问题不可以回避,怎样做,只有合作。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总是以合作为基础,这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共同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和行动的要求,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合作事业。
第三 自卑感与优越感
关于自卑心理书上这样解释: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比如一个人他感到了自己的软弱,他就会到一种让自己看似强大的环境中去,他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方式不是发展自己,让自己变得充实,而是让自己在心中变得不可一世。这种方法显然不起任何作用。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不可解决的困难,他将气撒到家人身上,以此说明自己依然有威严。但是不管他怎样自欺欺人,客观事实不可以改变,自卑感也不会丝毫减少。久而久之,他的自卑感就会成为潜藏在心底的暗流,形成了自卑情结。
那么自卑感与优越感有什么相干呢?因为自卑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所有他们就想通过一种优越感来释放自己,但是这种方法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他们往往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旁,避开导致失败的因素,不是勇敢向前,正确胜利,而是退缩。
在困难面前,最大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此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个人已经放弃了所有解决问题之道,且表现得无能为力。如果自杀被看做一种谴责或报复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自杀的人同样在争取一种优越感。选择自杀的人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
人人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一种动力。没有人说出自己优越感的目标是什么,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通向目标的路径也各不相同。比如一个人相当医生,有可能是他对自己自卑感的一种补偿,很多医生在早期都耳闻或目睹过死亡的事例,这种事情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人生没有安全感的,这激发了努力学医的决心,以找到一种与死亡相对抗的方法。
比如老师,老师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一个老师素养很低,那么他可以通过当老师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优越感。因为只有和那些比他弱小或者经验不足的人在一起,他才会有安全感。而那些素养高的老师则会平等地对待学生,为人类做贡献。
后者用一种正确的方法表达人生意义的并获得最终的优越感。而对与那些在寻求优越感时走错了的人,我们应该提供相应的帮助。
读书带来思考,思考带来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