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
好水好茶好时光,
幽人得来分外香
绿白红黑味各别,
春夏秋冬景无双
隐士何须深山住?
高人也有闹市藏
参究天地通大道,
一样风流追汉唐
与茶结缘已经二十年了,与酒的浓烈豪放相比,茶给予我的是悠闲惬意自在的味道。这种味道有千百种差别,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与茶具的唱和交相辉映,他们是植物与人类最亲密融洽的交流方式。
茶是树的精华,它不同于一般的叶子。在食不果腹的饥荒年代,树皮和草根可以充饥。而富饶强盛的时候,茶的美感才会为人尽情享用。茶是贯穿和流行于草根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宠儿,只要是懂得欣赏和品味生活的人们,就能发现和沉醉于它醇厚的美感。
在茶叶的选取上,不同民族和地区有他们各自的传统。福建以铁观音闻名,杭州以龙井播香,河南喜喝毛尖,安徽尚黄山毛峰,云南藏普洱,四川摘雀舌,湖南陈安化黑茶,陕西做泾渭茯茶,内蒙和西藏调奶茶,天南海北,花式各异,迥然不同。茶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喜爱茶,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更是生活的必需品,一种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一种人与人交往畅谈的宠物。
禅茶一味。当达摩祖师将禅宗的奥义传入中国之后,禅的韵味便与茶的雅致天然融合。唐代赵州禅师在观音院住持的时候经常有僧客向他问禅,而他总以“吃茶去”三字回应,不懂的人摸不着头脑,而具慧根者则豁然开朗,闻之顿悟。泡一壶茶,需要沏水、清洁茶具、收拾空间、清净心灵、耐心等待、及时畅饮、细细回味,如此才能喝上一壶好茶。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可以闲适放松,灵魂得以平静蓄养,而是是非非得以远离。我们当然无法轻易走入禅的境界,可是在品茶的过程中,它能专注于茶的制作和滋味的体会而短暂的忘记世间烦恼,也未尝不是进入禅之佳境的一种入门手段。禅在于空灵,在于破除无明和烦恼,在于看破和放下业障的缠缚而豁然开朗;水的清澈,茶的香润,友人的温馨亲切,茶室的简洁雅致,都是提供进入禅的境界的天然环境。禅与茶的相融绝非偶然,他们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
绿茶的清新,花茶的香甜,白茶的甘醇,红茶的温润,黑茶的厚实,茶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仿佛人生不同阶段都有相得益彰的美的表现形式,而人在不同时候的审美喜好不同,就像四季适合喝的茶类大不相同。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客观规律。
有的茶适合制作绿茶,如西湖龙井、太平猴魁;有的茶适合制作红茶,如金骏眉、正山小种;有的茶适合制作白茶,如安吉白茶、福鼎白茶;有的茶适合制作黑茶,如普洱、安化黑茶;有的茶横跨品类,绿茶和红茶都相处融洽,如毛尖和信阳红。叶子以怎样的姿态在人面前呈现,到底是一种长期摸索和探寻的结果,它既有叶子天然的属性,也有人后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这是因缘结合的奇妙产物。
与人吃饭时候经常能遇到不合时宜的人,他们举止言谈或者劝酒助兴总是让人格格不入。吃饭是非常私人的一种癖好和交际方式,只有志趣相投感情默契的人才能开怀畅饮、在一桌上同食,共享食物的美味。而喝茶则更进一步,需要精神上更加默契和世界观的认同才能在一块喝茶畅聊。吃饭是更加趋近于肉体的欢愉,而喝茶则更优先于精神的喜悦。吃饭是市井的互动,喝茶是君子的交流。男女恋爱时适合吃饭,因为如果吃饭都无法舒心的吃到一块,又何谈今后能够相处生活的长久?挚友相聚时爱好喝茶,它清淡平和,不带金钱俗气,因而情感交流时愈加顺畅舒心。
来,喝茶。在热气涌动的时候品饮口感最佳,而人一离去,茶便清凉,“人走茶凉”是一种无奈的忧伤和寂寞。友人都离开了,泡着好茶与谁喝?所以干脆不泡,水也不续,让冷清弥漫整个茶室。没有人在茶友已离去自己却悠哉悠哉的喝个不停,人到底还是喜闹不喜静的。
人会不会走?会走。茶会不会凉?会凉。
只要他还回来,水就能再度热起来,茶的香甜温厚也能再续。这是生命周期循环的幸福之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