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杨先生的句子和钱先生区别很大。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王瑷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我们仨》)
钱钟书的散文总的来说,写的比较浓墨重彩。而他的夫人的散文总的来看,写的平淡自然,有滋有味儿。那么钱钟书本人也对夫人的散文成就很是佩服。他曾经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又说:“杨绛的散文,比我的好。”他们的女儿钱瑗教授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whisky),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这种感受大家都可以参照。
我本人对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造诣有过这样的评述,也可以供大家参考。
杨先生的文字,干净利落之极。想为杨先生的文章增减一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作家、学者施蛰存教授认为,杨先生“自是语文高手”,并感慨:“语文纯洁,本来是读者对作者,或作者自己对作品的最低要求。但在近十年来,却已成为最高要求。在一群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作家中,要找出一本像《洗澡》那样语文流利纯洁的作品,恐怕很不容易了”。(刘炜评《喜欢杨绛》)
每个作者、每个作家都期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也就是用文学语言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艺术原地,艺术大厦。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我想对学习写作的同学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点 一定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母语词汇量。怎么扩大?我强调五个方面。
(一)从古典名著中希腊词汇;
(二)从民间口语中吸纳词汇;
(三)从外国名著中吸纳词汇;
(四)从各种类书中吸纳词汇;
(五)从各种辞书中吸纳词汇。
第二点 注重琢磨各种句子表现力的长和短
我们刚才说,你要扩大你的词汇量,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因为你可能学外语的时候,你知道我要记很多的单词,我的单词不能上万的话,我要准确的充分的流畅的说、听、写都比较难,但是因为你是中国人,你觉得用汉语来写作的时候,我天天都在说话,我的词汇量是够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为什么经常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首先是因为你词汇量很不够,我上边说的五个方面,如果你能够加强自我建设的话,你的词汇库就会不断的扩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