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715:接班人传承问题的致命伤

《资治通鉴》715:接班人传承问题的致命伤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4-05-07 20:51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原文】

八年(丙申,公元576年)

春正月癸未,周主如同州;辛卯,如河东涑川;甲午,复还同州。

甲寅,齐大赦。

乙卯,齐主还邺。

二月辛酉,周主命太子巡抚西土,因伐吐谷浑,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宫正宇文孝伯从行。军中节度,皆委二人,太子仰成而已。

齐括杂户未嫁者悉集,有隐匿者,家长坐死。

壬申,以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徹为司空。

三月壬寅,周主还长安;夏四月乙卯,复如同州。

己未,上享太庙。

尚书左仆射王玚卒。

五月壬辰,周主还长安。

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辛亥,周主享太庙。

初,太子叔宝欲以左户部尚书江总为詹事,令管记陆瑜言于吏部尚书孔奂。奂谓瑜曰:“江有潘、陆之华而无园、绮之实,辅弼储宫,窃有所难。”

太子深以为恨,自言于帝。帝将许之,奂奏曰:“江总,文华之士。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所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之职。”

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

奂曰:“都官尚书王廓,世有懿德,识性敦敏,可以居之。”

太子时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宜为太子詹事。”

奂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

太子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总,之曾孙也。

甲寅,以尚书右仆射陆缮为左仆射。帝欲以孔奂代缮,诏已出,太子沮之而止;更以晋陵太守王克为右仆射。

顷之,总与太子为长夜之饮,养良娣陈氏为女;太子亟微行,游总家。上怒,免总官。

周利州刺史纪王康,骄矜无度,缮修戎器,阴有异谋。司录裴融谏止之,康杀融。丙辰,赐康死。

丁巳,周主如云阳。

庚申,齐宜阳王赵彦深卒。彦深历事累朝,常参机近,以温谨著称。既卒,朝贵典机密者,唯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斛律孝卿一人而已,其余皆嬖幸也。孝卿,羌举之子,比于余人,差不贪秽。

秋八月乙卯,周主还长安。

周太子伐吐谷浑,至伏俟城而还。

宫尹郑译、王端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臣亲幸者咸被谴。太子复召译,戏狎如初。

译因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

太子悦,益昵之。译,俨之兄孙也。

周主遇太子甚严,每朝见,进止与群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嗜酒,禁酒不得至东宫;有过,辄加捶挞。

尝谓之曰:“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儿岂不堪立邪!”

乃敕东宫官属录太子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太子畏帝威严,矫情修饰,由是过恶不上闻。

王轨尝与小内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

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

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

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

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

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国家,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

后轨因内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

先是,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

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

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

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舌。”

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王夫之曰:「孝伯之可托也,宇文邕之不可导以不慈也,于斯言验之矣。」

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杨坚闻之,甚惧,深自晦匿。

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原文华译】

太建八年(公元576年)

1 春,正月四日,北周主宇文邕前往同州;正月十二日,前往河东涑川;正月十五日,再回同州。

2 甲寅,北齐大赦。

3 乙卯,北齐主回到邺城。

4 二月十二日,北周主命太子巡抚西部疆土,并顺道讨伐吐谷浑,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宫正宇文孝伯从行。军中节度,都委任给二人,太子只是坐观其成而已。

5 北齐强行收括杂户未出嫁的女子,全部集中起来,有隐匿者,家长一律处死。

【胡三省注】

北魏掳掠西凉人,罚没为奴,成为“隶户”。魏武入关,隶户全部留在东魏,北齐因循旧制,隶户仍供厮役。北周灭北齐之后,才将这些人赦免为百姓。

6 二月二十三日,陈国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司空。

7 三月二十四日,北周主宇文邕返回长安;夏,四月七日,再次前往同州。

8 四月十一日,陈国皇帝陈顼在太庙祭祖。

9 陈国尚书左仆射王玚去世。

10 五月十五日,北周主宇文邕返回长安。

11 六月一日,日食。

12 六月四日,北周主宇文邕在太庙祭祖。

13 当初,陈国太子陈叔宝想要任命左户部尚书江总担任詹事,让管记陆瑜跟吏部尚书孔奂说此事。孔奂对陆瑜说:“江总有潘岳、陆机的才华,但是没有东园公、绮里季(西汉商山四皓之二)那样的分量,辅弼储君,恐怕有困难。”

太子深以为恨,自己去跟皇帝说。皇帝将要批准,孔奂上奏说:“江总,是文学华丽之士。如今皇太子文华不少,不需要江总!依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之职。”

皇帝问:“若如卿言,谁当居于此职呢?”

孔奂说:“都官尚书王廓,家世有懿德,又识性敦敏,可居此职。”

太子当时在侧,于是说:“王廓,是王泰之子,不宜为太子詹事。”

孔奂说:“宋朝范晔就是范泰之子,也是太子詹事,前代不疑。”(避讳,父亲名字叫“泰”,儿子就不能做太子詹事。)

太子坚决争执,皇帝最终任命江总为詹事。

江总,是江敩的曾孙。

六月七日,陈国任命尚书右仆射陆缮为左仆射。皇帝想要以孔奂替代陆缮,诏书已经发出,太子竭力阻挠,于是停止;另外任命晋陵太守王克为右仆射。

不久,江总与太子长夜对饮,又认太子良娣陈氏为干女儿。太子经常微服出行,到江总家游玩。皇帝怒,免江总官。

14 北周利州刺史、纪王宇文康,骄矜无度,修缮武器,阴有异谋。司录裴融劝谏制止他,宇文康杀裴融。六月九日,北周主宇文邕将宇文康赐死。

15 六月十日,北周主宇文邕前往云阳。

16 六月十三日,北齐宜阳王赵彦深去世。赵彦深历事累朝,常参与机要,以温良谨慎著称。他去世之后,朝贵中典掌机密者,就只有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斛律孝卿一个人了,其余都是皇帝的嬖幸弄臣。

斛律孝卿,是斛律羌举之子,比起其他人,勉强算是不贪赃枉法而已。

17 秋,八月九日,北周主宇文邕返回长安。

18 北周太子宇文赟讨伐吐谷浑,至伏俟城而还。

宫尹郑译、王端等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有失德之行,郑译等也参与其中。大军还师之后,王轨等向北周主宇文邕报告。宇文邕怒,杖打太子及郑译等,并将郑译等除名,宫臣亲幸者都被处罚。太子又把郑译召回,戏狎如初。

郑译说:“殿下什么时候可得据有天下啊?”

太子喜悦,对他更加亲昵。郑译,是郑俨哥哥的孙子。

北周主宇文邕对太子非常严格,每次朝见,举止与群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亦不得令其休息。太子嗜酒,宇文邕下令一滴酒也不能进东宫;太子有过错,则加以捶挞。

宇文邕曾经对太子说:“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我其他儿子就不能立为太子吗?”

下令东宫官属记录太子的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太子畏惧皇帝的威严,矫情修饰,于是他的过错和恶行,宇文邕都不知道。

王轨曾经对小内史贺若弼说:“太子必定不能胜任。”贺若弼深以为然,劝王轨向宇文邕陈说。

王轨后来趁侍坐的机会,对皇帝说:“皇太子仁孝无闻,恐怕不能胜任陛下家事。愚臣短视愚昧,我的话不足信。陛下一向认为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他也常以此为忧。”

宇文邕问贺若弼,回答说:“皇太子养德于东宫,没听说他有什么过失。”

退下后,王轨责备贺若弼说:“你平生无所不言,今天当场对质,怎么如此反复呢?”

贺若弼说:“这是您的错。太子,是国家储君,怎能轻易谈论?事情稍有差池,便是灭族之祸。我本以为你会上密奏陈述,怎么能当着大家的面明说?”

王轨默然良久,说:“我专心于国家,所以没有替自己考虑。刚才在座的人多,说这个确实不合适。”

后来,王轨又在内宫宴会敬酒的时候,捋着宇文邕的胡须说:“可爱好老头,只恨后嗣太弱。”

之前,宇文邕问右宫伯宇文孝伯说:“吾儿近来何如?”

回答说:“太子畏惧天威,更无过失。”

酒宴结束后,皇帝责备宇文孝伯说:“你经常跟我说‘太子无过’,如今王轨有此言,你是在欺骗我啊!”

宇文孝伯再拜说:“臣听闻,父子之间的事,别人不好说。臣知道陛下不能割慈忍爱,所以结舌不语。”

宇文邕知道他的意思,默然良久,说:“朕已经委托给你了,你要自勉。”

有一天,王轨突然对宇文邕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坚(杨坚)貌有反相。”

宇文邕不悦,说:“如果真有天命在,人也无可奈何!”杨坚听闻,非常恐惧,深藏自己,韬光养晦。

宇文邕心中也赞同王轨的话,但二儿子、汉王宇文赞也没有才能,其他儿子都年幼,所以太子得以不废。


【学以致用】

事业教育与传承教育是永恒的话题,

每个都很有挑战,但更难的是将两者二合为一。

这一段,对比看南陈与北周分别对接班人的态度

01,关于南陈

“如臣所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之职。”

孔奂这句话有个关键词很重要:敦重

曾国藩當年教育自己的长子时,喜欢从后面看他儿子走路,如果走路轻浮就要开口教育,另外有一点,他儿子刚结婚没多久,他就打发儿子离家读书,免得儿子沉浸在夫妻之事上消磨了意志力

这里提现了两点,一个就是孔奂的敦重精神,一个体现的是曾国藩对于儿子教育的重视

很显然,陈顼对儿子陈叔宝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管的太松了。

1,没有重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

2,从长远的教育意义来讲,用心不够,

陈叔宝此时是23岁的青年了,有些价值观已经开始定型了,也就是说,即便按照孔奂的建议,派个敦重的人才来影响陈叔宝,估计陈太子也听不进去。

所以,有些事情一开始就要正确,在给小孩子培育志向与学识的时候,要考虑他周围人的人品,

你希望他有什么品德,就得给他渲染什么品德。

02,关于北周

宇文邕在个人的事业经营上没得说,很有建树

但是,他的接班人为什么会变的那么差劲?很大原因就来自于这一段

管的太狠了,并且极端了。

周主遇太子甚严,每朝见,进止与群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嗜酒,禁酒不得至东宫;有过,辄加捶挞。

这就是管理太严之后出现的一种报复性反弹

不能说他不用心,他也是真心想培育一个好的接班人出来,可惜方式不太对

这就是事业经营之道(宇文邕做得挺好)与传承之道的区别,两个领域不太一样,都是大学问

03,可以代入想想自身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父亲没有教,母亲也没有教什么,爷爷奶奶也就小学文化,但我为什么自动自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爷爷奶奶的品德的渲染,让我的心力更高。

因此,这里面就有两点很关键

1是家长的陪伴

2是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

帝王家族缺少陪伴,这是所有接班人传承问题的致命伤,有这个坑在,要培育出一个好的接班人,有一半可能算是运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715:接班人传承问题的致命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ir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