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内容创业的风口吹起来之后,读书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这既是因为现代人物质基础已经较为富足:你不再需要考虑中午能吃什么,而是发愁中午我要吃什么;
也是因为成功人士无一不宣扬自己天天读书丰富学识的事迹:查理芒格说他认识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
更是因为我们的的确确从书本中收获了太多知识文化和精神力量:什么曾拯救了我,我就拿它来拯救别人。
当然,每个人读书的原因都不一样,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通过读书脱颖而出,慢慢走出既定的人生轨迹,踏上追逐成功的道路,而绝大部分人只能当一个“爱好读书”的人,生活依旧不温不火没什么起色?
其实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深入思考后,就变成了: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超越出身和智商取得成功,而绝大部分人不管多努力多聪明都收获平平?
今天,我就借用老喻的“闭环认知”模型:感知—认知—决策—行动,来谈一谈,同样是终身学习者,为什么会出现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差异。
认知闭环什么是闭环认知?
人的行为,是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的过程。这就像一个轮子,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做一件事、完成一个项目,都需要完成这个轮子。
举个例子,现在你去西藏旅游,这是个“行为”,但在此之前,你还有三个也许未曾太在意的环节。
感知:你从互联网上或者别人口中知道了西藏是个值得旅游的好地方。这是你在获取外界信息的环节。
认知:你开始想,我去西藏旅游,玩得会不会开心,花费有多少,和谁一起去安全。这是你理性分析已知信息的环节。
决策:我要去西藏旅游,要去拉萨看寺庙,要去喝青稞酒。这是你下定决心的环节。
行动就是你旅游这件事了。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讨论一下,感知、认知、决策、行动四个环节。
感知:客观敏锐获取外界信息
感知是指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如果一个人的感知过于迟钝,或者添加了太多主观因素,那么他收集到的有用信息会很少。
比如现在上海名媛团拼团事件闹得风风雨雨,喜欢看搞笑类视频的人看了之后大概就是笑一笑,觉得世界太魔幻了,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喜欢看军事类新闻的人,就会觉得这群人真是虚荣,为了面子和钱信仰道德都快没有了。
再想想你看的文章哪里来的?这些作者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是从他们感知出来的角度出发,加上自己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同样是读书,他越来越聪慧敏锐,你却依旧没什么长进?因为你们的感知相差太多。
能够超越出身,通过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方式最终成功的人,都是对世界有一种敏锐的感知,他们大多站在信息的源头,或者努力前往信息的源头,而不是听从他人加工变样的信息。
而你,只是凭着主观的想法,在所谓权威、专家的影响下,对待这个世界。
所以,感知决定了你的信息基础。
认知:理性地量化评估各类选择
这里的认知,并不是心理学上的认知,而是指对不同选择的理性量化评估的过程。
量化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
理性,则是为了让自己长期收益更大。
所以先利用感知获得足够有用的信息,再利用认知找到能让自己最大概率获得好处的各种选择。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初看不起眼,三五年后却一鸣惊人?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的一段话我印象深刻:
我曾随美国军队驻扎在冲绳岛,当时有个军官酗酒成瘾,问题严重,只好找我做心理咨询。他否认自己饮酒成性,还认为酗酒不是他的个人问题。他说:“在冲绳,我们晚上无事可做,实在太无聊了,除了喝酒,还能做什么呢?”
我问他:“你喜欢读书吗?”
“是啊,当然啊,我喜欢读书。”他说。
“既然如此,你晚上的时间用来读书不是更好吗?”
“营房里太吵闹,我可没心思读书。”
“为什么不去图书馆?”
“图书馆太远了。”
“难道图书馆比酒吧还要远吗?”
“唉,说实话吧,其实我也不怎么喜欢读书。我原本就不是个爱读书的人。”
我换了话题,继续问道:“你喜欢钓鱼吗?”
“当然啊,我太喜欢钓鱼了。”
“那么,你为什么不用钓鱼来代替喝酒呢?”
“我白天得工作啊。”
“难道晚上就不能钓鱼了吗?”
“当然不能啊,冲绳晚上没地方去钓鱼。”
故事中的美军军官,就缺乏了足够的认知,意识不到自己的选择权,经常逃避和找借口对付困难。
在他抛弃选择权的同时,也抛弃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那些认为自己没有上升的通道、怀才不遇的人,为何经常停滞不前,再难进步?
那些低水平努力的人,总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总觉得现实不公平。
其实,这都是认知力不同的原因。
努力和全力以赴的区别是什么?
努力了两三小时的人觉得自己很努力了,全力以赴每天拼命的人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
决策:分析利弊做出正确决定
人生就是一道道选择题,做对了选择,就一路青云直上。选择错了,努力再多也是浪费。
那么如何决策?
第一,避免盲从。富兰克林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他的决策方法是在纸的左右两栏写下正、反两方面意见,再从客观角度给每个意见打分,根据得分判断要不要执行这个决定。
盲目做出的决定,事后必然会让人后悔,不仅因为结果不尽如人意,还因为你错过了巨大的成长机会。
第二,定期复盘。不懂得复盘的人,不能从失败和教训中得到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就只能原地踏步,不能积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势能。
为什么有些人在一个行业呆了三五年仍然没有什么太大长进?因为他们追求自然成长,不会做决策,不知道哪个决定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前途。
做复盘,就是要磨砺自己的洞察力,让自己对重要机会足够机敏,可以做出改变人生的重要决定。
人生重要的选择也就几个。
第三,迭代决策系统。阿尔法狗刚开始时也是弱鸡,但他的迭代速度堪称恐怖,短短几年时间把人类几百几千年的围棋知识学习到手,自此打遍天下无敌手。
所以要像阿尔法狗一样,进行深度学习,根据客观的新知识调整你的决策思路。
如果你始终用着过气的方式学习,比如上学期间老师教我们“摘录好的句子”,而不是尝试用新的方法读书,如何赶得上其他用好方法的人?
就像你骑着自行车,人家是开着电动车。
因此,好的决策环节,能够让你做出以一当千的决定,能够让你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
行动:不畏艰辛迈过成功大门
世界上总有破釜沉舟大获全胜的故事,也有坚定不移取得成功的案例。
比如,军事上有项羽,商业上有托马斯•爱迪生,政治上有亚伯拉罕•林肯。
他们凭什么?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们既做正确的事,也正确地做事。
所谓做正确的事,就是你把感知、认识、决策都做到位了。
所谓正确地做事,就是永不言弃,一往无前,再大的挫折和困难也想办法克服。
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持续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美国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重要的作品《思考致富》,就不断阐述“心想事成”的案例。他用一生时间研究了那些全球瞩目的成功人士的致富秘诀,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达目的不罢休。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谈到了“心想事成”,只有内心不断呼唤,行动不断坚持,就能成功。
一个拿不出什么成绩的人,当然会被人误以为是“书呆子”。即使每年读了100本书,依然升不了职加不了薪。
所以,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光靠思考,只能停留在脑海中。
结语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认知飞轮”——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在感知环节,做一个情报员,目的是获取外部信息,所以需要敏感。
在认知环节,做一个分析师,需要特别理性,考虑各种变量,并且给予它们客观估值。
在决策环节,做一位指挥官,必须根据分析师的评估,做出一定取舍和决断。
在行动环节,做一位战士,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直到完成任务。
一旦我们产生正向的循环,就像在雪山上滚下一个雪球,只需耐心等待雪球变大,而且我们的耐心就是雪道长度。
如此,时间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