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交互设计的一些实战经验,力求靶靶中心,刀刀入肉。
1.做设计的前提是了解需求,需求没弄明白绝不设计。
需求分析这块很容易犯的错误是想当然,按照自己而不是用户的视角看问题,往往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理解需求时,要放空自己,想象自己是用户,在哪种情况下?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痛点?情绪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没有说完的话?隐藏的想法是什么?
需求分析常见的方法有:用户访谈,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用户观察,用户体验地图等。这些都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共情”,理解用户的处境,思考用户的问题,在乎用户的心情。
2.不光是静态的页面,更要关注动态的数据。
做视觉出身的人往往会很关注页面的静态布局,但作为交互设计师除了页面布局,更应该关注是填充页面的数据,数据从哪里来?数据的逻辑关系?数据的长度?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输入形式?数据的展示形式?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是对业务,对技术的深入思考,可以帮助自己设计出更合理,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
3.基于用户和业务思考,而不是技术。
虽然技术很重要,但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思考产品的出发点应该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业务需要,而不是现有的技术框架,技术框架在满足不了需求的时候可以改,不要被技术束缚了手脚。但如果技术改动较大,技术人员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他们总想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满足需求,所以这时候就要有自己的立场,如果真的觉得这样做对用户体验是最好,就要据理力争,不要轻易去屈服。
4.用户视角,技术视角随时切换。
交互设计师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有两种视角,一种是用户视角,一种是技术视角。用户视角是随时把用户当作对技术一无所知的小白,设计的功能不让小白有任何困惑。技术视角,是把自己想象成技术人员,如果自己去写代码,会想知道什么逻辑?会遇到什么问题?做到这点,其实要有基本的技术常识,会写一些代码。但更重要的是沟通,在有疑问的地方抓住不放,与技术共同解决问题。用户视角和技术视角随时切换才是站在人文与科技的交叉口。
5.按照流程讲故事
首先梳理完整的用户流程,然后在关键的流程节点讲用户故事,根据用户故事来讲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的页面一定是可以支撑自己的流程的,其实页面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流程和用户故事,画好流程,讲好故事,页面水到渠成就好了。
6.产品的需求可以diss
产品的需求可能有道理,也有可能没道理,根据自己对用户的理解,对场景的判断去push自己的方案,提升用户体验是最基本出发点。
7.关注细节问题
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由各种细节组成,改善细节,让用户从细节中感受到产品的温度与情感,做产品也是做人。常见的细节:状态栏显示、尺寸:1280*800...
细节就是体感,做产品的感觉,高手与低手的差别,多去摸产品,体会细节的不同,建立起对产品细节的判断,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8.权衡交互方案的利弊
针对一种问题,会有很多交互方案,首先要穷尽所有的交互方案,然后去权衡利弊,去选择的交互方案一定是最合适的,也就是符合目前的场景,资源,技术的。
9.去繁就简,分清轻重缓急
当有很多场景时,识别哪些是主要场景,把80%的心思放在20%的核心功能上,把核心功能做好,精益求精。另外,核心场景处理好后,其他功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设计形式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想好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即可。另外,独立思考,减少依赖。
10.沟通:理解他人,表达自己
沟通:1.要听清别人在说什么;2.在听清的前提下,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前一点很重要,如果没听懂别人的意思,就不要不懂装懂,一直提问,直到理解他人的意思。在充分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再根据专业能力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保持开放的头脑,放轻松沟通。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