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剪刀效应”,指的是父母在儿童时期越是耗时耗精力地陪伴孩子,长大后教育越是省心省力。
如果说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都是携带纯白色空瓶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有着最初的起点,最终拉开差距的无非是父母往瓶子里灌输了什么。父母若是往瓶内无限储蓄优质品性和良好习惯,孩子自然长成出色且三观正的大人。
当父母将早期的情感忽视和疏于管教注入瓶中,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暴躁和厌学。不作为、不陪伴和不管教的父母造就了孩子的不思进取,这样的孩子只会在未来吸食父母能量,致使父母憔悴不堪、身心俱疲。反之,早期的陪伴式教育就是一场相互滋养。
小学阶段,比成绩更重要的是陪伴,陪伴的目的在于好习惯的养成、好性格的塑造。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从小“陪”出来的,新学期,父母做好以下两点,陪伴才能事半功倍:
1、陪习惯:低分成绩可以乘胜追击,实现逆袭,但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小学阶段父母要狠抓孩子习惯,这就要求家长需做到共同阅读、监督孩子认真书写、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带领孩子朗读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2、做表率:只待在孩子身边属于无效陪伴,有效陪伴是做榜样,在陪伴中和孩子共同成长。想要养出热爱运动的孩子,家长就要带着孩子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想要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从阅读中扩展自身视野。最好的父母,不是靠说教指挥教育孩子,而是身体力行,将自身行动力转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