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26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26

作者: 佛学正念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23:45 被阅读0次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翻译:

    “须菩提,你认为怎么样?可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如来吗?”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是的,可以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如来。”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了。”

    须菩提对佛陀说:“世尊,根据我对佛陀所说的理解,不应该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如来。”

    这个时候,世尊做了一首四句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注释: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果修行者以形色来推测如来的真如本性,追求渴慕如来外表的音声色相,是修行的人走入了邪路,是不能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心得:

    关于此品的解释,多数注释著作都依然还是从“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可以身相见如来”的角度去读解。但前面已经问过是否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这里选用了一个“观”字再问一次,应该是别有用意的,何况在整部经书里面,须菩提所有的回答都得到了佛陀的赞许和认可,惟独这次回答遭到了佛陀的否定,这是很特殊的一次问答。所以我想这一品不能和前面几品的,“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做简单的雷同解释。按照南怀瑾老师的解释,这一次须菩提是被佛陀问昏了头了,所以答错了。我觉得以须菩提的解空第一,不会那么容易昏了头吧?

    以我个人的理解,这里的“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是在问:可不可以渴慕追求如来的三十二相美好之色相的意思。如果这样解释,就能和下文中的“以音声求我”一句相呼应了。在藏文版本的金刚经里,佛陀在此处做的不是四句偈,而是八句。除了那四句以外还有四句:“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意思是:诸佛的本性,即是引导众生的导师法身,他是离相的无为法,不是具体的名相,所以凡夫不能识别衡量。如果把“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和藏文版本中的这四句结合起来理解,翻译成:可不可以渴慕追求如来的三十二相美好之色相?就比较顺理成章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在讨论,“当下”和追求业绩之间关系的一些话题。当时有些人觉得禅修中强调“当下”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不认真负责的做法,这样下去在工作中不会取得好的业绩结果。但活在当下并不与创造良好的业绩成果矛盾,恰恰是活在当下的态度会让人达到最佳的业绩成果。这就如同两个剑客在生死决斗,虽然生死悬于一线,但对于一个顶级剑客来说,此时应该放下生死的恐惧,只是做好当下的防守进攻的动作,人剑合一,心无旁骛,才会有较大几率的战胜对手,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工作中也如此,虽然最终取得良好的业绩是我们所渴望追求的,但如果我们太过渴望,把眼球一直紧盯在最终的业绩上,每时每刻都把当下所做和未来的目标做对比,那人就会紧张焦虑,忽略掉当下的很多东西,他会无法集中注意力于当下,最终也会失去最后的那个结果。渴望最终的成功是对的,无可厚非。但是达到最终结果的最佳途径却是先放下结果,按照计划做好当下。

    对于佛陀的三十二相也如此,这确实是一种美好的,值得众生渴求的,但是只有放下对于三十二相之结果的渴慕,以无住相的心态去持戒修福,才是达到三十二相的最佳途径。

    以上心得,与大德们的观点颇有不同,仅供读者参考。

    微信公众号:佛学正念

    如果缘友有缘,欢迎关注转发,功德无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xs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