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朝的监察制度及相关官员政策

秦朝的监察制度及相关官员政策

作者: 驰骋梦想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20:38 被阅读0次

秦朝建立后,以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主要目的,以“治吏”为主要内容,以“纠察”各级官吏的违法失职为主要职责的封建监察制度便在战国时代御史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

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

秦代开始形成制度,之后便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备。在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创建了相对独立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以贰丞相,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

一、监察机关的设置

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实即副丞相。秦朝任御史大夫者有冯动、李昙、钱产、得等。

御电大夫的属吏有两丞,秩千石。一为中丞,二是御史丞。御史丞主要是在府内协助大夫处理日常公务;中丞则在殿中掌图书秘籍,并外领监御史以督郡县,内领侍御史以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有独立的权责。

在御史中丞之下,秦朝中央的侍御史有15员。但基本上是临时性的派遣监官,其职责因需要而定。史载,秦始皇时张苍曾为御史,即是侍御史。

在地方,秦朝郡级所置之监,即是监御史。史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

二、监察机构的职权

作为秦朝监察机构的御史台,在当时并不是仅掌纠察之职。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等还掌管国家的图书秘籍,但以监察为主要职责。

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掌讨奸猾,治大狱”(《资治通鉴》)即监察处理一些重大案件。如秦始皇三十五年之坑儒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再如三十六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史记·秦始皇本纪》)。

还有一个职责是“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即监督和举劾内外一切官吏的违法失职行为。秦二世时,赵高“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胡亥即“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以令杀蒙毅。这是中央御史举劾高级官员的例子。至于地方各郡的监御史,则可根据法律,“令人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到以律,论及令、丞。有(又)且课县官,独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闻”(《史记·李斯传》)。即是说,郡守派遣监御史至各县巡察,监察不守法令的官吏,并依法律论处,可论及县令与丞官。同时又考察官民多有不法行为,其令、丞亦未认真察处的,就将令、丞上报朝廷治罪。

相关文章

  • 秦朝的监察制度及相关官员政策

    秦朝建立后,以维护皇帝的专制权力主要目的,以“治吏”为主要内容,以“纠察”各级官吏的违法失职为主要职责的封建监察制...

  • 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古代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说一说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和督邮制度都是汉武帝的独创,中国古代独特的监察制度。 秦朝统一六国后,开始有刺史的官名,刺史归御史管理。 ...

  • 督邮制度小常识

    秦朝统一天下后,御史成为专门的监察官,长官为御史大夫。此外,还建立了都吏制度。 都吏的主要职责巡行天下郡县,监察地...

  • 《中国监察史略》徐式圭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辽,明清及民国的监察制度名称,职位,权利及现状进行陈述,记载其制度...

  • 古代监督官员的“大招儿”

    在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的监督,除了一整套监察制度外,还有清议风气。 《辞海》对清议的解释是“公正的评论。古时指乡里或...

  • 打卡2:钱穆制度陷阱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聚焦中国历代政治制度,高屋建瓴地对历代王朝的政府架构、官员职权、考试监察、财政赋税...

  • 从制度看中国的变迁

    以及导入:史学爱好者的架空作品 学子寻制:根据材料,说说材料体现了哪些制度。 生:郡县制,监察制度, 师:监察制度...

  • 哪些人在宋朝最有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打造这一群体

    宋朝在经济制度安排上有个特殊的政策,就是公开允许官员经商。而宋太祖赵匡胤大概是仅有的一位允许甚至鼓励官员经商的开国...

  • 2022-01-01 《校长如何优化内部管理》(4-1)

    第四章 把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第一节 把握国家相关政策的意义 一、政策及教育政策的定义 政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朝的监察制度及相关官员政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yb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