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强不息婚姻育儿语言·翻译
婴儿学会说话之前,原来已经学会这么多

婴儿学会说话之前,原来已经学会这么多

作者: 风叔UncleWind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20:36 被阅读0次

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应该用“父母语”?为什么对婴儿说话要用对话的方式?为什么福建人成为“胡建棱”?......

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从孩子前10到13个月语言发育的“前语言期”说起,也就是他们还不能说出有含义的词语的阶段。

虽然大部分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发出“mama”或者“baba”的声音,父母经常以为他们已经会叫妈妈或者爸爸了。

然而,更大的可能是他们只是能够发出这些声音而已,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说的“mama”或者“baba”可以用来表示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

不过,即使很小的还不会说话的婴儿,他们从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对大人的说话响应度非常高。

01 从出生就积极响应大人的说话

新生儿就很关注和喜欢听人说话,他们可以区分出说话和其他的声音,比如吃奶的时候,如果听的是说话的录音比起器乐或者其他有节奏的声音,他们会吮吸的更快。

当大人对着他们说话,他们经常会睁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有时候甚至会自己发出声音。

3天大的婴儿已经可以认出妈妈的声音,相比其他陌生女人的声音会明显偏好妈妈的声音,而且,他们也能开始区分不同语言里面的声音模式,比起外语他们也会更偏好妈妈说的语言(怪不得母语的名字是母语)里面的声音模式。

1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和大人一样区分辅音比如ba、da和ta,到2个月大,他们甚至可以识别出一个特别的发音仍然是同一个声音,即使被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调或者强度说出来。

事实上,很小的婴儿对语言中声音的区分能力要远远强于大人,他们都天生是世界公民,可以区分世界上所有6000多种语言的所有声音,但是大人早就永远失去了区分母语中不重要声音的能力。

比如福建的各个闽语分支里面都没有”f“这个音,所以他们在婴儿期一直没有听到过这个音,因此从小就永远失去了区分这个音的能力,他们口中的“福建”也就成为我们听上去的“胡建”。

能够区分说话的声音和非说话的声音以及区分不同语言声音的能力,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出生后的前几天和前几周获得的。不管哪种情况,婴儿都已经做好了解码别人说话的充分准备。

02 还能从语调中获得线索

当大人尝试和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沟通不同的“信息”时,婴儿也能从大人说话的语调中获得线索。

比如,如果婴儿转头了,大人会升高语调来重新获取婴儿的注意力,

这里,看妈妈。

再比如,如果孩子哭了,大人会降低语调来安慰孩子:

没事没事,妈妈在这里。

这些不同的语调经常可以成功的影响婴儿的心情或者行为,而且2-6个月大的婴儿还会经常发出声音来响应,匹配他们刚听到的语调。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区分不同的语调而且也知道不同的语调有不同的意思。

在第一年的后面半年,婴儿会变得对语言的“节奏”更感兴趣,这帮助他们分割他们听到的说话,首先分割到短语,然后在分割到词语。

”父母语“的一个特点是是在拉长的韵母发音后面暂停,这可以给孩子清晰的一个短语结束和另一个短语开始的线索,比如”我们吃饭吧“这句话用“父母语”会被这样说:

我们(wo meeeeen)/吃饭(chi faaaaan)/吧。

到7个月大,婴儿能够识别短语并且开始偏好听到包含自然停顿的,而不是停顿插入到不自然位置比如一个短语中间的说话。

到9个月大,婴儿对更小的说话单元开始更敏感,比如更关注大人说话里面的声音组合,也就是关注起词语的边界。

到第一年的最后3个月,婴儿会越来越熟悉他们母语里面的声音,这也让他们能够越来越清楚的分辨出单个的词语。

这提醒我们最好用“父母语”(婴儿导向语言)来对婴儿说话。

03 不能说话并不能阻挡婴儿表达的欲望

除了哭之外,第一个发声的里程碑是在2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可以发出类似韵母的声音,这些“oooooh”和“aaaaaah”很可能在婴儿处于清醒、警觉、干燥或者满足的时候发出来。

到4-6个月大,婴儿已经在他们的发声里面增加了辅音,比如很可能已经可以发出元音/辅音组合的重复比如上面已经提到过的“mamama”或者”bababa”。

然后,10到12个月大的婴儿经常可以对特定的状况发出特定的声音,比如婴儿自己把玩玩具的时候开始发出“aaaaaah”的声音,婴儿能发出这些声音意味着他们开始意识到特定的说话声音表示特定的意思,他们也已经开始准备说话了。

04 对话是要轮流的

在前6个月,当大人正在对婴儿说话的时候,婴儿也会开始自己发出声音。这个阶段的婴儿还把说话看成是一种发声的游戏,他们以为发出声音可以给大人伴奏。

但是到7、8个月大,大人说话的时候,婴儿会开始保持安静,他们开始知道对话的第一个规则: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说话,很快会轮到自己说。

学会轮流或许是因为父母经常对婴儿说一些话之后,等待婴儿反应之后再继续对婴儿说,并且期待下一个回应,如此反复。

因此,大人和婴儿互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婴儿明白对话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这也提醒我们对还不会说话的婴儿说话时,可以采用正常和其他大人对话的方式,比如说完一句话保持停顿,等待婴儿的反应然后再继续说下一句。

05 还会手势和非口头沟通

到8-10个月大,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就开始使用手势和其他的非口头沟通方式(比如面部表情)来和父母沟通。

两种最常见的是手势分别是:

  • 婴儿通过指向或者触摸一个物品来引导别人对一个物品注意,比如指着天上的飞机邀请父母一起来看飞机;
  • 婴儿指向他想要的东西来尝试劝说别人做一件事情,比如通过指向糖果表示想吃或者拉父母的裤腿表示想让抱抱。

当婴儿开始说话,他们会继续使用手势或者语调来辅助他们1个词或者两个词的说话来确保他们的消息被大人明白。

最终,一些这样的手势变成了和词语一样有用,比如一个1、2岁的孩子或许会举起胳膊表示想被抱起来,再或者模仿小狗气喘吁吁来表示家里面的小狗。

实际上,利用手势来辅助说话随着说话变得更复杂反而会增加,不仅孩子如此,所有年龄的人都会大量使用手势来辅助自己说话。

06 确实还不明白词语的意思

虽然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就已经学会了这么多,但是就像我们开头就提到的一样,大部分的婴儿在1岁之前并不能发出有含义的词语,尽管很多父母经常以为他们至少明白父母说的一些话。

一般到12-13个月左右,婴儿才开始明白单个词语的含义。

题图授权基于:CC0协议

上篇文章:原来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学会语言的

**End **

每天一篇科学育儿、父母自身成长相关文章,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 婴儿学会说话之前,原来已经学会这么多

    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应该用“父母语”?为什么对婴儿说话要用对话的方式?为什么福建人成为“胡建棱”?...... 想回...

  • 学习——壹

    学习,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一步一步的学习,学会吃东西,学会说话,学会玩玩具,学会爬,学会走路,学会跑步。再...

  • 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话,学会...

  • 我的书桌比你乱|灰色调

    文/磁性泥巴 我的书桌已经3岁了,像一个婴儿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如何淘气、如何哭诉央求要东西,它应该是个...

  • (日更第90天)《终身成长》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学习走路、说话,跌倒了、说错了,不会害怕和丢脸。于是我们人人都能学会走路,学会说话。 后来,...

  • 经典语录

    我今年最大的改变大概就是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承担,学会了不爱说话,学会了懒得解释,学会了默默自愈,学会了原来有些事情...

  • 学会说话之前,先学会闭嘴

    有一句话说,我们花三年学会了说话,却要花一辈子去学习闭嘴。 那么我们学会了吗?很遗憾,一半以上的人到死都学不会,网...

  • 感悟九十

    读《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一,说话之前,学会聆听 说话,无非是表达自己,打动别人。学会说话的技巧,可以联络感...

  • 宝贝

    他还没有学会说话,但他已经学会了观望, 两只圆圆的眼睛,忽闪忽闪; 他还没有学会说话,但他已经学会了幸福, 被举得...

  • 原来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学会语言的

    语言是人类最复杂和最抽象的知识之一,然而很多婴儿会走路之前就开始说话,2岁左右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5岁就已经学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婴儿学会说话之前,原来已经学会这么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yb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