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帝王之术 (一)(共五篇)
文/林海
帝王之术最深严,智慧玄门智慧参。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尽包含。
老子曰:取天下而为之。天下,国家的代名词。取天下,将天下取而得之,为之,就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意愿治理天下,换句话说,就是把天下当成自己的囊中私物,想怎样就怎样。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哪一个天下不是靠打得来的?哪一个不是把天下当成自己家的私有财产,希望永世传下去?但是在老子看来,取得天下,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天下,这件事恐怕是不好实现的,所以,老子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这种观念来自对自然的感悟,老子是自然主义的鼻祖。但是,老子是周王朝的档案馆馆长兼图书馆馆长,是研究和记录历史的。老子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我春秋时期,周室王权不再,群雄割据,烽烟四起,五霸鼎立,小国诸侯不是亡国就是臣服,在这个过程中,老子看到了太多的有为、乱为所造成的伤害。
所以,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是来自大自然的启示,更是来自于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思。老子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既是一个结论,也是一种预言,老子以后数千年的王朝演变史,验证了这个预言的正确,哪一个不是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哪一个又能世代罔替,乃至不绝?验证了:吾见其不得已!
在老子眼中,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天下,不仅不可以擅自妄为,更不可以成为私器,所以,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如果非要去做,就是把天下抢到了手里,取得了胜利,但是最后还是要被别人抢走,朝代兴替,莫不如此。老子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了民主治国的愿望。
【七绝】道德经的帝王之术
文/林海
帝王之术最深严,
智慧玄门智慧参。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尽包含。
平水韵十三覃
道德经的帝王之术(二)
文/林海
爱乡爱国众人瞻,智慧玄门智慧添。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有无兼。
按照自然法则,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便一时占有最终也会失去,所以,明智的人不会枉费心机去做那些无谓的争抢,你不去做,就不会承担失败的后果;你不去拥有,也就谈不到失去。老子曰: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什么也不做?老子岂不是太消极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说到意义和价值,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判断不一样,因此感受也不一样。就说人生的意义吧,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活法;不一样的活法,也就有不一样的结局。老子曰: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世间万物,有的走得快就走在前面,有的走得慢就跟在后面,所谓或行或随;有的是慢性子,有的是急性子,这点看他吹气就能看出来,轻轻地吹气那叫嘘,憋足了一口气喷出来那叫吹;有的强壮,有的羸弱;有的积极进取,有的消极懒惰,载,是承载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积极进取,勇于担当;隳,形容城墙自然风化,可以理解为被动观望。
无论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存在的方式,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所谓优劣对错,但是如果非要一刀切,非要强行改变,其结果就是损伤,失去。对君主来说,那就是影响威信和失去民心。所以,明智的人,要去掉极端的想法和行为,甚,也就是过分;去掉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奢,也就是奢望;去掉不必要的傲骄,泰,代表安好,所以,老子曰:否极泰来,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善用比喻,道德经里那些貌似谈治国和军事,都只不过是一种比喻,而最终目的还是做人。人都做不好,谈何做君主?身边的人都不爱,谈什么爱乡爱国?
【七绝】道德经的帝王之术(二)
文/林海
爱乡爱国众人瞻,
智慧玄门智慧添。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有无兼。
平水韵十四盐
为天下溪
文/林海
无争与世不平凡,智慧玄门智慧衔。道德经书知道德,尘间万物共船帆。
道德经,到底是一本讲什么的书?军事谋略?治国良方?宇宙奥秘?养生宝典?老子的道德经,根本上还是在给我们讲做人。
如何做人,儒家把人放到社会环境去思考,强调的是如何克制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其目的是塑造一个建功立业的强大的自我。而老子,是把人放到自然环境去思考,所以强调的是顺应自然,效法自然,回归自然,其目的是做一个无欲无求与世无争之人。
作为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做事一定低调避让,而不是争强好胜,好大喜功,所以即便很强大,也要回归到自然的常态,就像山涧小溪一样默默流淌,既与世无争,又滋润万物,这是一种阴柔之美,可以称之为雌,所以,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其实每个人都有雄的一面,都有激情四射、热血喷张的时刻,但是,守雌还是一种常态。越是有实力,越是表现低调,静水流深,也就是水越深水面越平静。老子说,水最接近于道,因为水的安静与不争。
【七绝】为天下溪
文/林海
无争与世不平凡,
智慧玄门智慧衔。
道德经书知道德,
尘间万物共船帆。
平水韵十五咸
为天下谷
文/林海
名声荣誉不须攻,智慧玄门智慧融。道德经书知道德,有无万物运无终。
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荣,荣誉、荣耀,辱,屈辱、辱没。荣辱,其实是一种心态,有人对荣誉和名声有一种占有欲,得之则喜,失之则忧,甚至觉得如果别人得到了,而自己得不到那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谁都知道获得荣誉好,但是难道没有获得荣誉,就是对自己的否认吗?其实,无论别人如何看待,做好你该做的就足够了,面对荣誉,表现出一种淡定,甚至谦让,更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敬仰,而这种胸怀,就像山谷一样,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山谷美景,谁注意过为这些美景提供生长环境的山谷?山谷,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接纳、包容、为而不恃的品德,才那么丰富和充实,也就是足,一种充实和满足。风景也是原生态的,拥有了山谷这种常德,就能够回归原生态的美,质朴的美,也就是朴。老子曰: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纯真、自然、本初,比如朴素、淳朴等。朴,在人身上最好的体现就是婴儿状态,婴儿没有世俗的功利心,因此也不懂得什么荣辱,淳朴无邪,最接近于道,也就是自然状态。
【七绝】为天下谷
文/林海
名声荣誉不须攻,
智慧玄门智慧融。
道德经书知道德,
有无万物运无终。
平水韵一东
合二为一
文/林海
知行合一最中庸,智慧玄门智慧丰。道德经书言道德,有无万物共包容。
道与德,道,是自然规律,是真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德,是表现形式,是行为方式,是道的外在表现,是可以看到的。婴儿,无极,朴,都是道的一种反映,是我们做人应该具有的常德。
但是这种品德如果被固化,被拘泥,被分裂,就像有些所谓热爱国学的人那样,只追求外在的形式,空有一副仙风道骨的外表,却没有真正悟道的境界,所以叫器。而对于得道的人来说,朴,要内外融合,知行合一,合二为一。
如何合二为一?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知道该知道的,坚守该坚守的,这种知和守的关系,不就是知行合一吗?
【七绝】合二为一
文/林海
知行合一最中庸,
智慧玄门智慧丰。
道德经书言道德,
有无万物共包容。
平水韵二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