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霈嫣
最近很火的一部剧《知否知否》,我在观看的时候,下面的评论说到盛明兰和盛墨兰的差别,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先抛开“心机女”,“绿茶婊”这些个看法,就先来说说她们各自对读书的态度也是有天壤之别。
盛墨兰顶着“才女”的称号,字写的漂亮,吟诗也是好手,却一心只想嫁给“高富帅,做大娘子”,从此走上荣华富贵的康庄大道。
知否知否,盛明兰比盛墨兰睿智在哪里?而盛明兰则不同,她读书却不看重写字好看,吟诗作赋这些表面功夫上,她读《魏书》,《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这些在那个时代非“小女人”该看的书籍,她不仅看账本,还看仆人的身契,田庄的房契等等,她还曾说过一句话而上热搜“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都是骗人的。”
着实,如若读书真的无用,那天下男子为何要去科考?是闲得慌?
我觉得这样只是那些男人们的想法,让女人更加愚昧无知些,更乖巧懂事些,好摆布。
知否知否,盛明兰比盛墨兰睿智在哪里?从古至今,凡是高门大户哪家不是培养自家女儿琴棋书画,读书吟赋。
而读书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高嫁,变成有钱人,更不是为了显摆和卖弄。读书使人明理,读书是为了让你活学活用,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生活变得容易些,如若不懂得这一点,那么读的书便成了死知识,与不读有什么两样呢?
在盛明兰身上也充分了展现了这一点:
皇后的弟弟沈国舅娶了老臣英国公的女儿张氏为正妻,由于国舅的亡妻当年救皇后而死,又娶了亡妻的妹妹小邹氏为妾,成了当时唯一以“妾”的身份封为“诰命”的贵妾,小邹氏恃宠而骄,对正妻张氏各种羞辱,造成张氏早产差点死亡。
这个出格的行为引起老臣和新臣之间巨大的政治纷争,皇后夹在中间进退两难,问盛明兰的意见。
明兰回答:“陛下当初定下沈家和张家的婚事,就是为了安抚老臣。三国时期,曹操下令,若有军士跃马良田者皆斩首,曹操自己的马匹受惊冲了麦田,虽主簿不敢刑罚曹操,可曹操依旧割发代首自行处罚,方有从者如云;
前朝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公主,婚后争吵大骂公主,以下犯上何等大罪?公主回宫告状,唐代宗怒斥女儿仗势欺人,直言郭子仪可做皇帝,方有郭家死心塌地。”
知否知否,盛明兰比盛墨兰睿智在哪里?
皇后听完,宽外裳卸妆环,取下凤冠上最大的明珠,命贴身女官送去英国公府邸传话:“沈家抬举小邹氏都是我的过错,曹操割发代首,请他们收下宝珠当是我的赔罪。”
然后又亲自向皇帝谢罪,融洽新旧重臣之间的关系,解了皇帝的围。
再与皇帝一起给太后赔罪,让太后失去问责的把柄。
盛明兰的办法,帮助皇后化困局为坦途。
知否知否,盛明兰比盛墨兰睿智在哪里?盛明兰的聪慧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剧中时常提起的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太太的这一番话更是对女子读书这个看法点的一针见血 :“不愿女子读书,那是短见,历朝历代,世家大族的女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读书明理,如果女子读书真的无用,她们还会让女儿去受这个罪吗?”
知否知否,盛明兰比盛墨兰睿智在哪里?确实,十点读书的开场白永远都是 我们读书然后我们就不孤单。何尝不是呢?我们读书,明白的道理就多一些,生活就会容易一些,与其说生活容易一些,不如说自己的心态变得更为平和些。
我们要读书,不能只局限在文学情感类这些,管理类,心理,营销也要多少了解一些。
要做怎样一个女子呢,有女性的行为,但思维却是男性化,或许才能在这硬气的世界,柔软的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