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鲁语下•文伯之母》
原文: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译文:
公父文伯请南宫敬叔吃酒席,邀露睹父做客。席上的主菜是甲鱼,个子很小,露睹父很不高兴。请吃甲鱼的时候,他说了一句:“等甲鱼长大了再来吃。”便起身走了。
文伯的母亲知道以后,很生儿子的气,道:“你死去的老子说过,祭祀时应该敬奉‘尸’,酒席上应该敬奉上座的贵宾。甲鱼有多金贵?为什么不办得丰盛些?使得客人生气。”于是将文伯赶出了家门。
过了五天,鲁国的大夫们来向老太太求情,她才让文伯回家。
后记: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编撰的一本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该著作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这之间,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等诸侯国的部分历史事件和传说,以及各国贵族之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
公父文伯,南宫敬叔和露睹父:鲁国的大夫。
公父文伯之母,敬姜,齐侯之女,谥敬,姓姜。敬姜,季康子之奶奶。
《国语》共243章,其中有8章是专门记文伯之母敬姜言行的,她是《国语》中所涉及到女性形象乃至所有的人物形象中被着墨较多的一个。公父文伯之母作为尚礼,崇德的典范,是善的化身,是《国语》乃至整个先秦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圣母"形象。
汉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怯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音霸)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捉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礼贤下士)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益,进也),亦以明矣。”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音尼,老者齿落再生之齿)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大义是说,敬姜给儿子文伯讲了几个道理:
1.做大事之人不避小事。地位再高,也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着人家来服侍。事必亲躬。
2.要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
3.交往的人,要交品性高尚的超过自己的人,和那些有求于你的人交往,只能助长你的骄气。
通读关于敬姜的言行,不愧是“圣母”,教育的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