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荐原创故事~2018忘忧社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1-12-08 12:09 被阅读0次

    “事不避难”,语出《国语·鲁语》:“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类似的表述可见于《论语》中的“见义不为,无勇也”。所谓“义”,既是正义、道义,也是义务、责任。

    “事不避难”与“义不逃责”连用,意思是面对艰险困难,只要合乎道义、职责所在,就不能畏惧逃避,而应当仁不让地担负起责任、有所作为。

    最早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连用的是晚清学者汤霖。汤霖是清末进士出身,自号颐园老人,在他六十岁生日时,学生们为其贺寿画了一幅《颐园老人生日䜩游图》:

    汤霖欣然作自序,“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即是其中的名句。

    汤霖为官清廉,他传下的这种家风,体现了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气概,深刻影响了他的儿子汤用彤和孙子汤一介。汤用彤十余年如一日,承担起研究印度佛教的中国化过程,著就《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职。汤一介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后又勇挑编纂鸿篇巨制《儒藏》的重担。“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是汤氏一门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凝铸为汤氏的家训门风。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一种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责任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圣贤的担当精神。

    2021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wo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