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和老师们一起共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听说这本书好几次,也被老师们推荐了好几次。记得一次去听课的时候,一位老师上《王冕学画》这篇文章后,老师在最后就给孩子们推荐了这本书。
再加上这本书是初中孩子的必读书,初二和初三的时候要考,所以家里早就备了这本书。但一直都没去看,心里对这本书也是没有任何原因的排斥。这不,我们的共读群顾老师说,为了中考的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共读,把它拿下并吃透。
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总算把这本书啃完了。回头一看没记住多少东西,感觉是走马观花过一遍。只记了一些人和事。下面我就说一说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王冕、范进、严监生、严贡生、周进、沈琼枝、匡超人、杜少卿、凤四老爹。我印象最深的事情:
严监生:临死前因为油灯中多了一根灯芯,怕费油而一直不咽气;
严贡生:故意把云片糕说成是药,一来逃避船家水手讨要喜钱,二来赖掉约定的十二两船费。
匡超人:由刚开始的乖巧、勤快、孝顺变成后来的卖友求荣、忘恩负义的衣冠禽兽。
周进:屡考不中,后由几位商人捐钱买了个监生,后又中举人、进士,并做官。
沈琼枝: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并济,敢于突破封建传统的女子。
鲍延玺:命运曲折,好不容易寻个当官的亲哥却又突然死掉。
王玉辉:女儿死而仰天大笑拍手叫“死的好死的好”人。
从本次共读中还了解了不少知识,因为老师们在共读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疑问:
a,第二回,周进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那些杂览,学他作甚么!”句中“杂览”何解?
科举大业以外的文艺学术都被看做不纯正的“杂学”
感觉就好像以前老师说学生:“看那些闲书有什么用”。
b,第四回文中写到:……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方巾阔服,粉底皂靴,蜜蜂眼,高鼻梁,络腮胡子。 请问来者是谁?
严贡生
c,刚刚回头又看了一眼什么都是粉底皂靴,读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滑稽。
粉底皂靴:读书人的标配。
d,不知大家读得顺畅否,我感觉越来越有意思了,问个小问题,刚读到第十七回匡太公说:“我乃赤贫之人,又遭了回禄。……”这“回禄”何意?
e,斗方?啥意思?
一幅画或一幅字
真的是,看着老师们聊天都涨了不少知识,对于一些特别难读的书,共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最后说说范进这个人物,小时候上学知道范进中举后,他就疯了,以为这就是范进的结局,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发疯后的范进后又被自己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打醒了,并顺利当上了举人。
读完细细回味,发现这本书还挺好看的,特别是当中的一些小故事,其中只有一回《祭先圣南京修礼,送孝子西蜀寻亲》,感觉特枯燥,没有认真读,而是跳着,略读完的。
这本书我还是要读的,因为慢慢的喜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