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长篇小说《母亲》中有一个故事被选入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慈母情深》。讲述的是他小时候去母亲工作的车间里找母亲要买小说的钱,母亲在每个月只挣二十七块钱养活全家五口人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犹豫的给了他“一元多钱”。
我在教自己上一届学生五年级时没有赶上使用这部新教材,虽然没教过,但当我无意中看到它时,却异常熟悉,只是想不起曾经在哪里拜读过。
今日看了王崧舟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文本解读,让我顿生了很多共鸣与感慨。他让我瞬间回忆起了小时候买书的一件事……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老爸的国营单位在破产边缘徘徊,很多人都选择“买断”然后自谋生路,老爸却坚持保留着自己在单位的职位和工龄,他计划熬过那六七年就可以正式退休领退休金。那时候家里过的越发拮据,年幼的我知道家中的变化,但少年不知愁滋味,除了尽量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外,我认为我的生活依旧美好。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和语文相比要费劲的多,那时候还非常流行奥数,但我这脑袋瓜接收不了多少信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2003年,我小学六年级,老爸单位每个月仅仅能发300元,厂里也没有业务,所以老爸只能出去找工作,作为已经四十岁左右的人来说,何其困难。那年,老爸因为文笔好,去一家私人律师所应聘成功,但员工加老板一共才四个人,办公地点的卫生装修,都是我爸和几位同事去操持,老板就只管动嘴皮画大饼。
某一天,我和老妈去书店看书,我看上两本当时特别火热的数学奥数的书,我现在已经回忆不起当时我为什么那么肯定我喜欢它们,我能用好它们,老妈看了看书的价格,身上带的钱不够,于是给老爸打了电话,书店就在老爸工作室的附近,我和老妈便过去找他。
我至今都依稀记得,老爸满头大汗,白色的T恤被汗水湿透了,脸上还有装修时留下的灰土痕,但是老爸看见我却开心的笑着,当我说我想买两本书时,他二话不说就把钱包(其实就是个方便面袋)掏出来给我拿钱,我当时真的有些难过,我很想说:我不要了,但不知为何我没说出口。
那两本书是正版的,加一起要一百块钱,而十几年前的那一百块钱意味着什么?我不敢去想象……当时全家靠着老妈一个人的稳定工资生活,我却仍然要求买那么贵的书,如今回想起来,悔恨不已!
那两本书对我而言可能就是是一种信誓旦旦的冲动欲望,对老爸而言是自己的孩子学习的必要资料。
老爸应该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忘不了那时不懂事的自己,忘不了老爸当时伟岸却疲惫的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