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不安的哲学》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5:47 被阅读0次

文/梁树丽

好书推荐

《不安的哲学》被称作是一本宽心之书。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能够让自己宽心,逐渐想明白生活中的很多烦恼。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安?因为不安来自未来不可预见和无法掌控,但是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特别想要控制,这种想要控制带来的痛苦,就是不安的来源。

那么给我们带来不安的方面有哪些呢?

第一个是人际关系的不安。

阿德勒说:“所有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实际上,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视他人与自己之间存在敌对关系,一类人视他人与自己之间存在协作关系。如果你是一个视他人为协作关系的人,那么你身边出现的往往都是伙伴,甚至你会发现,你的竞争对手逐渐地也都变成了伙伴。另外一种人视别人为敌人,他与别人的关系以敌对关系居多,这种人发展下来,最亲近的人逐渐地都变成了敌人,所以我们想提升人际关系,首先就是我们要自信阳光。

第二个是工作带来的不安。

工作带来的不安,其实最核心的一种就是无法取得相应成果的不安。我们做事,特别担心无法拿到好的结果。

工作过程分顺境、逆境。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遇到顺境,我们不用担心,因为顺境的时候,我们获取成功,会很开心;遇到逆境,我们就保持学习的心态,那么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够心安理得,不惧失败。

所以,要想解决工作带来的这种不安,最有效的方法叫培养成长型人格,就是不要把人生视作一场需要即时分出胜负的比赛,而是时刻都在学习的一种体验,不论是获胜还是失败,你都能够在体验中有所成长。

第三个是疾病带来的不安。

疾病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在病中,身体会变得陌生。我们在健康的时候,甚至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存在。“疾病加强了身体的存在感,让人不得不去关注它,并体会到自我和肉体的割裂感。”所以接受生病这一事实,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修炼之一。

生病也是人生的礼物,也是审视自己的机会,经历生病之后,我们的世界观会带来变化:过去执着的、追求的、为之痛苦的东西,经过疾病的“教育”以后,突然之间都变得不重要了。

第四个是衰老带来的不安。

我们必须知道决定我们幸福与否的,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修养和品性,而不是我们究竟是年轻还是衰老。

我曾一度因为自己的白头发和脸上的皱纹而苦恼不安,但是现在我也变得平和,我接受了自己的衰老,而且我觉得衰老并没有影响我热爱生活。

第五个是死亡带来的不安。

“所谓生命,只有在今天、在此刻,才有真实的意义。”这是古希腊罗马斯多葛学派的观点。

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我们的生命都只在此刻有意义,过去的事都只能成为回忆,未来的事都只是可能,而我们唯一能够拥有的是此刻,当下。

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惧怕死亡,而忽略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忽略了我们此刻的体会和感受,那我们的人生就又丢失了一段。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晃很多年就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有体验过一样,人生如大梦一场,所以让自己的每天都过得充实,我们就不需要过度地关注死亡。

那么如何消除不安?在作者的很多建议中,我觉得第四个建议将人生视为旅行最适合我。

我们不妨把人生视为一场旅行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是一个“异乡人”。虽然我们还生活在这个城市,但是明天这个城市可能就会发生很多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可以观察到很多变化,每天都能够以一个“异乡人”的视角,去体验沿途的风景,这样,人生将多么美好。

古希腊的政治家梭伦说过:“人生就是要目睹不想目睹的现状,遭遇不想遭遇的经历。”你想或不想都不重要,因为世界不是由你想或不想主导的,事情该发生总会发生。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沿途的风景。然后将未知所引发的不安,转化为对自我的鞭策。所有解决不安的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去做事、去创造、去观察、去体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而不是坐在那儿什么都不做,只是感到不安。

既然不安是我们不去做事的借口,那么不安最“怕”的就是你的行动。当你去做决定,去做事的时候,不安就逐渐地消失了。

Just do it 就够了!

感恩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不安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ti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