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恰如三月花

作者: 伍子女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16:32 被阅读0次

    等待与思念之间的角力,已是之余生的宿命。

                                                            ——读《饮水词》前言

    来源网络,侵删

    对纳兰容若不熟的人,恐怕会比较熟悉另外一个名字:纳兰性德。如果我们再说一句《七剑下天山》,恐怕你已经在点头微笑了:你说的就是这个人。

    纳兰容若诞生于清顺治11年(1655),正黄旗人,其祖父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聪慧,博通经史,工书法,善丹青,又精骑射,17为诸生,18举乡试,22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升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31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文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内容丰饶,堪称全才。然而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词上,先后集结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纳兰词现存348首,一说是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以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他的词作数量不多,因他的身份经历所限,眼界也不算开阔,但这并不妨碍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尤以爱情悼亡词最为凄美,哀感,引人共鸣。

    容若虽然经历简单,但出生贵胄又是康熙进士,多次伴从圣驾前往边塞,他的词中有一种一般生活在江南中原的文弱之人所无法涉及的边塞风光,而边塞也带给他与生活在帝都完全迥异的心灵体验。在塞上容若孤卧寒衾梦不成,听着号角声对“故园”、佳人思念得越发热切起来。面对着边塞延绵空灵的风雪,他发出了映衬一生的感慨:“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能引出这样意境空灵、格调高远的词,可见容若的心胸见识非一般寒门小户、苦读成名的文人能够企及的。

    词家的名字少有不好的,像晏几道,柳永,秦少游,但好成纳兰容若这样的也是一种艺术,“纳兰容若”只这4个字便是一阕好词、绝绝妙好词,口齿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那一天。他被人记得,不是因为他是权相之子,不是因为他是康熙的近侍宠臣,而是作为一个横绝一代的词人,以诡异得近乎心碎的惊艳,出现在清朝的上空,这样一照就是300多年。

    在清初,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力而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容若被称为“清代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代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自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如果不是天命,你能解释这数千年的祠坛魁首之位怎么就忽然之间,让一个满人占去了呢,如此之勤快的,让人来不及作出反应。人说他是李重光后身。李后主是何人啊?那是词中的千古一帝,不可撼动的人。

    今日想起纳兰时,脑中忽然冒出一句,空负凌云万志万丈志,一声襟抱未曾开。并固执的抓住大脑神经,久久不去。

    我仔细的想,这种执念从何而来。因为我并不喜欢以这样的话来形容我欣赏的一个男子,这看起来高远,底子却空虚的话对人是一种贬低。一个男子如果终其一身,抱负不开,壮志难展,其实到最后很难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命运的捉弄,而且很可能是因为自身的不平整。

    在我看来,容若是一个作茧自缚的人,对很多人对很多事都放不开。对人放不开是好的,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份眷恋痴情让人称许。对事放不开便惨了,总暗暗的委屈着,心思蜷曲。

    纳兰词愁心满溢,恨不能收。而我一直世俗的觉得,容若是不应该委屈的。有太多比他委屈的人布衣终生,仰人鼻息的生活,莹莹孑立,形影相吊。

    走在小巷里不远处,莺歌燕舞,灯红酒绿,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终生也不复不进的世界,微微的叹气,继续行走在黑暗里,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落差,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叹一声委屈。

    而容若是不应该的,一个男人该有的他都有了,显赫高贵的家世,惊人眼目的才气,刻骨铭心的初恋情人,美貌聪慧的红颜知己,贤淑大度的妻子,婉转温存的妾室,此外还有一群相待极厚的知心朋友。他相遇的这些江南名士们,是皇帝费心网络,却还轻易不肯折节的人。

    人生至此,夫复何言?

    事业上的不得志,使纳兰容若对情感越来越偏执,像信仰一般追逐,但是对于世俗越发的淡泊,甚至视为身外之事,这样对他的深情来说,幽婉之中又尽显落拓不羁。当时八旗子弟的浮糜之风已现,容若与他们决然不同。他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族亲贵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使他的举动在某些程度上背离了社会主流。比如他热衷于交往“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其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像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人才子,都围绕在他的身边,使其所居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

    这些人中尤其和容若交厚的是顾贞观。他仿佛是一面镜子,是容若对于友情的全部映照,折射出这个人生命中另一半的热情。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与严绳孙同为无锡才子,生性狷介,为人有侠气。他与吴汉槎是至交好友,吴汉槎落难之后,他百般设法营救,纳兰为人称道的营救吴汉槎一事就是在他的极力斡旋之下完成的。

    顾贞观本身也是明代东林党人之后,文名卓著,著有《积书岩集》和《弹指词》。有才识,但时运不济,一生沉沦下僚。康熙15年(1676),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边,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并引为挚友。

    容若初见他即在《侧帽投壶图》上题写了一首《金缕曲》,其中有“一日心期干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之语,这样热烈的表达,全情投入,对情感内敛的容若来说是极为少见的,阅遍饮水词,纳兰与他的交酬之作不胜枚举,而内心对于顾贞观的信任与依赖,显然已经不仅仅是朋友两个字可以形容得了了。

    可惜纳兰容若似乎不懂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否则他会快乐一点,他完好的如同神捧在手心里的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坎坷。他若多一些经历,折磨,也许反而会学会释怀,他总为那最后一点未达到的理想长吁短叹。其实做不成经国伟业又怎样?一个男子人格完美是伟丈夫,不在乎他是否能够青史流芳。理想和现实总是一步之遥,从李白到杜甫,从诸葛到岳飞,都是这样的。

    若他真的注定要为一个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天哪会允许他有这样优越显示的生活?

    对于人生的险阻沧桑,容若也不是不懂的,却只是从身边的一干寒士身上轻松的获得了映照,柳岸观花、走马观花似的那么一瞧,姜西溟落第了,他去安慰人家。顾贞观失意了,他去劝解人家。吴汉槎被发配边塞,他去营救人家。

    没有人可以质疑他的热心和真诚,但是真是可气啊!为什么身边的人统统要饱经忧患,连他的父亲明珠都必须在官场倾轧中焦头烂额,但他却可以这样清闲、高傲的活着,如床前明月光,老天太眷顾他了,所以连家破人亡也要等到他辞世之后才发生。

    我恨他的不经风雨,恨极了,他若像苏轼那样几经上下宦海沉浮多好,如果厌倦官场,也可以像小山一样,干净落泊的生活。不要娇花若柳似的,这样你能活得久一点,不要死都死得那么阴柔飘渺:康熙34年暮春,容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7日后于5月30日,溘然长逝。

    我恨他的不经风雨,恨极了,这多么像梨花满地零落成雪,脏的,究竟是谁?

    纳兰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作为一代风流才子,纳兰的爱情生活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1674年,容若20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18,“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甚笃,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侧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一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30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词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亦以悲剧告终。

    容若生命中的刚烈之气是几时被抽干的呢?是因为那绰影影的少年情事吗?还是因为亡妻之死?恋人入宫成为了皇帝的嫔妃,后来也许为了他而郁郁而终,他便辗转在这遗憾中不得解脱,以至于险些辜负了身边的妻子。卢氏也是高官名宦之女,父亲是两江总督,自幼得到那个时代女子所能得到的最完善的教育,成为从容大度的女子,最完美的妻子。

    连顾贞观这个局外人都知道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的心有别念,她当真不知吗?毕竟是夜夜同眠的人,有什么难知的了,想来她只是不说,不去和他的回忆争,幻想着他有朝一日会归来,只属于自己一个人,可惜终究还是等不到。

    有句话叫,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当然一时纠结于旧梦的容若未必想得到,他也许根本不用多想,只需做一个被宠爱的孩子,一个被照顾得妥帖的丈夫,安然无愧的接受妻子的爱意,他是男人,他是公子。

    直到,这温婉的女子因替他生子而溘然长逝,他才恍然大悟,亏欠她良多。

    悼亡之词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可超越,连他自己也不可超越。她遗留在他身体的那抹感情的伤在往后的11年中,如春草般蔓延,不觉得黏黏,纠缠他身心,顽固到容若自己都无法拔出,无法回避这样的纠缠,早已超脱生死。

    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的冰山换不回已逝之人。他终于看见老天的惩罚,就是要他在最完美的人生中体会到最大的不完美,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看得见的开始,落不到的结局。

    春浓残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tj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