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己家的小霸王总是和自己反着来。每天放学后到睡觉前的那段时间,家里简直就是小霸王的战场——宠物狗四处躲;自己一边做饭一边还得留神小霸王的行踪,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沙发抱枕玩偶这时都是武器满天飞……一想到这一幕,就忍不住叹气,说孩子简直太淘了,一句话都不听。可家长真的知道如何和孩子说话吗?不妨看看下面的观点吧:
由觉察起步,开启父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之路!
和孩子说话,我们都会。但其中的道理,很多父母却不一定明白。
和孩子说话,不是命令孩子“不许动水壶!”“不许赶小狗!”“不许去玩水!”……因为这只是再告诉孩子——你要听从我的命令,你要顺从我的指挥。整个过程中,思考的一方只有父母,而没有孩子,所以孩子不算参与者。
和孩子说话,也不是孩子说什么,你都“哦”,“知道了”,“嗯”,“你去玩吧”……因为这只是在说明——你要说的话我听到了,但我没有什么要和你交流的,你最好自己去玩。对话从始至终,讲述者都是孩子,父母的参与度却不够明显。
真正的和孩子说话,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思考、交换想法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解决和改善问题的过程。会和孩子对话的父母,要懂得:父母的责任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引导孩子。
引导第一步:学会去觉察
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想法,敞开心扉接收他们的想法,一起平等的讨论某个话题,如:“然后发生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小明是怎么想的?”……
引导第二步:打开心门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表达自己的时候往往是天马行空,甚至毫无顾忌的。这个时候,切忌指责、批评他们,因为这样会使他们觉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件很不安全的事情。而是要鼓励他们,称赞他们说:“你的想法好棒!”“哇,真的是这样吗?”才会让他们更加信任你,对你更进一步敞开心扉。
引导第三步:播下思考的种子
引导孩子自己发掘:问题在哪儿?怎么解决?让孩子思考,然后静观其变。
有位妈妈在孩子玩游戏作弊后,是这么做的:
一两天后,妈妈跟孩子们说:“我有件事想不明白。”孩子很好奇,妈妈有什么不明白的事?这样妈妈得到了孩子的注意,然后她说:“当两个人玩游戏时,其中一个人作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吵架!”“那你觉得,为什么那个人要作弊呢?”
这样,妈妈就了解到了孩子的想法。通过类似这样的提问,清楚了孩子竞争的心理原因。
如果我们不能平等的和孩子坐下来共同探讨,那我们就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和孩子之间,就会有一层隔阂。因为这层隔阂的存在,孩子才会表现的为所欲为、或者沉默寡言,或者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个场景——孩子永远达不到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因此,要赢得孩子的合作,父母必须学会“说话”——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