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真文化简友广场
人在“轻”与“重”之间

人在“轻”与“重”之间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22:00 被阅读263次
著名小说家    米兰 · 昆德拉

米兰 · 昆德拉的小说,是必须要读的,尤其是《无知》《玩笑》《不朽》《生活在别处》,但我至今都没有“排出时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因多次被哲学家、思想家引用而十足地魅惑着我,仍是“时间排不出”。好在,其个人简介在今天完成了思读,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  为自己的生命做一次称重

称量体重——生理之身的重量,是人人可为的,特别在今天这个注重“减肥”的时代,少有人是不作为的。然而,为自己的生命称重,则不然,一则少有或没有这样的衡器,二则在意者不多。我确是以米兰 · 昆德拉为“生命衡器”,为自己做了一次“生命称重”。

@ 生命经历的重量。1929年4月1日,米兰 · 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的一个音乐之家,父亲是钢琴家和音乐教授。这个生命“底片”的分量,显然是不一般的,更是比我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要厚重了许多——“书香门第”之间,也是有质的重大差异的。

米兰 · 昆德拉的孩提时代,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可以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10多岁时就读了大量国内外文学名著。这和我自己少年时仅有半瓦罐“小人书”是绝对的天壤之别。

父亲亲自教授米兰 · 昆德拉弹钢琴,带领他步入音乐世界,13岁时师从捷克最出色作曲家之一保尔 · 哈斯学习作曲。这就更是与我的“肩背小筐手拿镰”的少年人生截然分野了。

1948年,19岁的米兰 · 昆德拉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就读,后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毕业留校,教授世界文学。在留校任教期间,大量阅读理论著作,在25-27岁两年时间内,完成了《小说的艺术》一书的写作,该书于1960年出版,1964年获得国家奖。这样的“生命重量”已不是一般人所敢“对称”的了,我亦是借此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称重——教育决定人的生命重量。

@ 生命著作的重量。米兰 · 昆德拉以母语捷克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与小说集有:《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好笑的爱》;以法语即法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有《慢》《身份》《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等。双语作家,著作等身,享誉世界。如此伟大的“生命著作重量”,是让人望尘莫及的,但问题却是发人深省的——同样是人,他为什么能够?

我常想:凡是经常深思“同样是人,他人为什么能够”这个问题的人,一定会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实现某种非凡之能够的。

■  生命所承受的“轻”与“重”

为自己的生命做一次称重,我在前文已经完成了,得出的“分量”就是“教育决定生命的重量”。因此,人生作为即是“一生不放弃生命教育,尤其是自我教育”。

米兰 · 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又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纽约时报》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尽管我没有读过这部小说,但其常为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引用,即可得知其是以哲学思想取胜的,且可辩证法式地列示如下:

于饥寒中苦苦挣扎,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温饱后百无聊赖,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这,最是唯物史观的辩证法。

《纽约时报》之所以给予米兰 ·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赞誉,是因为其“切中”了当时美国人的生活。今天,不是同样“切中”了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温饱富裕后的空虚无聊,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现实吗?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饥寒交迫——折磨人——让人奋起改变!我们实现了这一改变,且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巨变!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空虚无聊——折磨人——让人奋起改变!但这个改变,要比改变“物质贫困”更为艰巨,不仅需要科技的力量,更为需要“思想的力量”。

怎样的“思想力量”才能改变“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空虚无聊”呢?我以为,从阅读米兰 · 昆德拉这样一流思想家的作品开始,是为最近和最佳的路径。

面对不朽的东西,死神也无能为力,空虚无聊又能算什么?


相关文章

  • 人在“轻”与“重”之间

    米兰 · 昆德拉的小说,是必须要读的,尤其是《无知》《玩笑》《不朽》《生活在别处》,但我至今都没有“排出时间”。《...

  • 轻与重

    早晨起床 如果身子是轻的 我就和窗外的小鸟类同 在每帧照片里 都会背靠蓝天白云 阳光下,疾飞的身影 又与地上的绿树...

  • 轻与重

    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一个关于轻重的对比,可以想象司马迁在当时所受宫刑...

  • 轻与重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继后辉发那拉氏的父亲那尔布去参与赈灾,朝廷拨付的灾粮却因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到...

  • 轻与重

    十年后回头再看,很多细节都不重要了,但是有一些事情会留下持续的影响。 拉开时间的尺度,可以看出不同行为的轻重之别。...

  • 重与轻

    何为重?何为轻? 灵魂还是肉体, 追求还是等待, 背叛还是忠诚, 虚伪还是现实。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不能承受的...

  • 轻与重

    我感到沉重 空气里的重量 是生活的外衣 目光如同链索 在不甘和沉默时拉紧 另一端的尽头 除了手 还有暴风雨 我感到...

  • 轻与重

    最近坚持健身慢跑,却因淋雨受了风寒,拉肚子 恶寒,整整治疗了一个星期。病后反思:越来越觉得一定让你的精神跟上你...

  • 轻与重

    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这许多往事,有欢乐的,有悲伤的。它们虽已逝去,却将永远...

  • 轻与重

    注:致敬美洲原住民 日复一日的光合作用 使植物在大地上繁衍生息 而命运里固有的永恒 不过是这生存最基本的方式 于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在“轻”与“重”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uw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