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成长励志
恰好遇见你之《终身成长》

恰好遇见你之《终身成长》

作者: 路子歌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11:19 被阅读323次

    在瞬息变化的大都市里,难免会有一种焦躁与不安,我会时不时地逛书店,感受那份宁静和厚重,闻书香品四溢,手不释卷的捧读,如果恰好偶遇一本当下真正需要的好书,邂逅其中的文字,让我有所觉悟,那必然是把它带回家,成为有缘陪伴的朋友。


    前几天在万圣书园遇见这本《终身成长》,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女士,对智力和思维的研究在商业、体育、人际关系和养育孩子各方面都给了我新的认知,她分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方面的困扰,拥抱“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论。我不可否认一直被自我固定型思维所困扰,以至于走向和自我设计相悖的人生,这本书正是对我一记猛醒,大受裨益!

    本书大纲

    Q 1: WHAT 终身成长?

    一个简单的信念,就会对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起到引导作用,事实上它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连我们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个性实际上也是从这种信念中衍生出来的,而那些可能妨碍我们发挥潜能的因素也一样从中而来。我们所称的信念就是自我的“思维模式”,它在潜意识里指导我们做出行动和决定。

    思维模式在这里被区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终身成长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关于思维模式,我们先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1)人类的能力/天赋到底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

    2)人类的智力和性格是可以发展而非不变的、根深蒂固的,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认为天赋是一成不变的,智力和性格都是天生就有的,后天我们只需要挖掘其潜能,不断证明和兑现自我的天赋。(其实至今我一直都有这种天赋决定论的固定思维在作祟)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人的才能都是可以发展的,不断地变化的,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也不需要去掩饰自我的不足,更不需要保护自己“高智商”的自尊,他们把时间都用在了不断提高自我的事情上,学习中充满激情,生活中充满真诚,因为他们不断发现有趣的事情,发现需要探索的奥秘,终身成长。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三个问题:

    1)是什么让一个婴儿时期就生机勃勃的学习走路和说话的热情顿然消失了?

    2)成功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3)失败对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1)婴儿每天不停地爬呀爬,一直到走路和“咿呀”学舌,谁都无法阻止婴儿对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但是后来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大部分人都消失了,为什么?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我们学习了语言,听懂了大人的交流,大人开始对我们的能力进行评估,判定我们是一个天才还是普通人。大部分孩子开始畏惧,担心自己不够聪明,从而拒绝学习,拒绝验证自己;或者自认为自己很聪明,不断用各种事情证明自己的聪明,来填补自我的满足感,来为了向周围的人证明。只有很少数的孩子从小被引导着保持那种天生的好奇心,教导着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地去发现去追求才会越来越聪明。

    2)成功意味着什么,是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能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把成功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成功可以证明自己很特别,甚至高人一等,急切盼望自己成功意味着成功不仅是自豪,更是一种优越感。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变得越来越聪明。成功是自己尽最大努力去做事,通过不断学习来进行自我提高,自然而然就会来到。

    3)失败意味着什么?对任何人来说,失败都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它是一个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一个人被击败击垮可能会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这所有一切都是为了结果。如果你失败了你就不是最好的,就否定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会恐惧失败,并通过作弊、撒谎等一切办法去掩盖自己的失败。比如青春期的学生绞尽脑汁,不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而他们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目的就是总有一天他们放弃努力,就可以享受成功的果实。

    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们在不计成果的情况下去评估自己所做的事。他们会着手处理问题,计划新课题,致力于重要的工作。他们会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警醒我们时刻做的事是否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自己再通过什么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进入下一个自我学习的阶段。比如青春期的学生不是一头钻进书里,不动脑子的死记硬背,他们会说:“我会寻找串联每个讲座的主题以及潜在规律”“我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直到我弄明白错在哪里”他们学习的目标是获得知识,而不是为了考试。

    德韦克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对两种思维型的人进行实验,得出两种思维模式的脑电波是不一样的,两种脑电波会在自我思维的意识中不断形成,又不断加深。脑电波又不断自然而然地主导了成长中面对问题解决的方式。比如固定型的人对自己答案的正确十分集中,但对为什么错误,是否可以改正并没有兴趣;而成长型者则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把学习永远作为第一要务。只有不间断的通过行动尝试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脑电波才会重新形成新的回路,避免越陷越深。

    脑思维结构图

    Q 2: WHY 终身成长?

    1.对于自我能力的发展是完美无缺的还是不断进取的?

    固定型思维者要求自我完美,对能力的认知以先入为主,很难经得起别人对能力的指正和批判。在某件事上不能证明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的时候,他们就丧失了兴趣。他们只对一开始就做的很好的事情保持了兴趣,而感到困难的学科使他们的兴趣骤降。

    成长型思维者在能力拓展方面他们寻求挑战,并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成长空间就越大,从不设限。甚至通过大幅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

    比如在学校学习的孩子,固定型思维者就会疑问如果我能力很强,为什么还要学习呢?他们成绩很好,但当遇见不会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恐惧,甚至选择作弊欺骗自己和别人,掩饰自我能力的不足。他们为了不想被看穿,就一直用各种借口去维护自己的谎言,来维持形象上的完美。相反,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即使感到课程极具挑战性,依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挑战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把自己的能力压在了最后的一次考试上,来决定自我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天赋,而后者把成绩作为检验自我的方式,把更多时间放在自我兴趣的挑战上面。

    面对能力的定义,美国宇航局NASA在选择宇航员有一个标准:拒绝那些经历简单、一帆风顺的人,选择那些曾经经历过重大失败并重新站起来的人。前者一直逃避挫折,避免失败;后者则会直面自我的不足,从而愈挫愈勇,才会在太空中顶得住强压。

    2.天赋和努力的抉择

    关于天赋和努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这样想:“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那么你肯定不擅长做这件事。对真正的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而他们潜意识里会这样想:“努力让我无法再为失败去找借口,我会产生恐惧和压力。”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自己爱上自己做的事,即使面对困难也会继续热爱。很多甚至没有想过要攀上顶峰,他们能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h。比如他们也会获得诺贝尔奖或者变得富有,但他们并不认为这些目标可以肯定自己的价值,也不会以此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事实上但凡获得成就的人,即使在青春期早期,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也无法仅凭当时的能力看到未来的成就,是他们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投入,加上旁人对他们学习上的支持,带领他们攀上顶峰的。而确实有很多从小就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比如在《天才儿童》里面展现出的惊人的天赋,但我们同时也看到,这些具有“天赋”的儿童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浇灌这些天赋不断地、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得来的。只有天赋却不足够努力是无法成功的,如果这些具有天赋的“神童”自傲自满,很容易在某个时刻“天赋”不再灵光,能力戛然而止!

    3.成就的真相:虚伪的夸赞和否定的标签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

    比如绘画艺术天赋,大部分人将绘画看作一项神奇的才能,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而且永远也只有这少数人拥有。这是因为人们不理解绘画能力的构成部分:那些可以学习的部分。当没有绘画基础的人经过专业绘画能力的训练时,他们也会对自我大吃一惊。

    1)肯定的标签:

    当我们夸奖一个人很聪明是一个天才的时候,就是让他陷入对自己聪明得意的固定式思维,这样一旦遇到难题时他们就会轻易放弃,维持自我的聪明,只有夸一个人努力的时候,他们才更加确信通过不断的付出所获得的回报。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普通的孩子变成了骗子,只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聪明。

    我们给他们贴上了“聪明”“天才”的标签,他们背负着这些标签,生怕被别人撕下来。于是他们会和周围的同学比拼,挑战那些试图撕掉自己标签的人,这不仅会阻碍能力的发挥,甚至会让他们缺乏归属感。他们会故步自封,而产生抑郁,抑郁程度越深,他们就越破罐子破摔,就越不会采取行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2)否定的标签:

    我们经常说一个孩子不适合做这个不适合做那个,这会给他贴上否定的标签。当被贴上肯定标签的时候,就害怕失去它;当被贴上否定标签的时候,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

    但成长型思维者即使身处有威胁的环境里,依然可以抓住他们能够抓住以及需要的一切。即使周围充斥着否定的刻板印象,他们依然可以保持这种归属感,从而让自己保持舒适和自信。

    你会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么?这个孩子是艺术家,那个是科学家。请记住,你这样说并不会帮助他们,即使你可能是在称赞他们,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夸奖他,让他不断克服困难,成长进步。

    Q 3: WHICH 各领域分析

    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胜利由秉性所决定的

    体育是最能体现“与生俱来”的天赋的领域,但在这个领域胜利者不需要具备最好的天赋,更需要的是一种秉性的特质,对这种特质专业人士一看即明:这是一种当事情和你的期望逆向而行时,依然能够挖掘和寻找力量的能力。

    当一个体育运动员训练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面临自我的失落,失落是接近失败的脆弱时期,如果能处理好自己失落的情绪,不断克服自我,从而在失败来临的那一刻做到起死回生,最终取得胜利。

    冠军的标志就是在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表现得不够好、情绪不太对的情况下,依然有取得胜利的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提高自己水平的人,当比赛处于危急时刻,他们能够突然拿出“此前三倍的韧劲去扳回比分”。

    默罕默德·阿里作为拳击运动员,在拳头大小、臂长、胸围以及体重方面甚至不具备平均测试的标准,他不是天生的拳击手。但他面对对手不仅用自己的天赋,还有他的头脑和不懈的付出。他往往在拳击比赛开始之前观察对手,并攻击精神上的要害,不仅观察对手的格斗风格,还仔细观察对手在拳场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弄清楚对手的思维方式,从而去对抗他,他对拳击的理解和热爱,甚至用优美的诗歌去描述拳击的方式。他最终成为整个拳击领域甚至整个体育界最受人尊敬的运动员。

    迈克尔·乔丹也不是篮球天才,他甚至在高中校队被其他人嘲笑而淘汰,但是他是整个体育史上最努力的运动员。“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比某些身体上的优势更强有力,我经常这么说,我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

    威尔玛·鲁道夫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女人,但她是 一名早产儿,家中22孩子排行20,经常生病,忍饥挨饿。4岁时因为长期与肺炎、猩红热以及小儿麻痹斗争而差点夭折,有一条腿因小儿麻痹而接近瘫痪。医生认为她会终身残疾,8年时间里,她努力地进行着物理治疗,到12岁时,她摆脱了腿部的支撑器,开始正常走路。当他在奥运会连获三枚金牌的时候,说“只希望大家记住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

    我们谈到这些人都拥有这种秉性,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很特殊,或者天生就应该赢。他们是努力奋斗的运动员,懂得在压力下如何专注,而且在必要的时刻能够实现超水平发挥。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蓬勃发展的公司有一个最终的因素:拥有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带领公司走向卓越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并不是指那些能力超常、魅力出众、非常自负且认为天才的人,而是那些谦虚、勇于不断提问并有能力面对残忍现实的人。也就是说面对失败,即使是自己的失败,他们依然能保持信念,相信自己最终可以成功。

    他们并不总想证明自己强于他人,他们不会强调自己在金字塔的顶端,不会掠他人之功,也不会靠刻意贬低他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相反,他们会不断尝试进取,让自己身边围绕着他们可以找到的最有能力的人,他们会仔细审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坦白地问自己以及公司在未来到底需要哪些技能。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人往往具有“CEO综合征”,它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坚信自我在这个世界上高人一等,只关心着“个人是否伟大”,最终有什么比自己离开公司后,公司四分五裂以致坍塌而更能显示出个人伟大的呢?

    比如让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双双陷入困境的“天才皇帝”艾柯卡;梦想自己成为超级巨星,让尚彬公司面临17亿违约质控的阿尔伯特·邓拉普;一直用欺骗和虚假数据支撑起安然公司最终导致瞬间倒塌的“绝顶聪明”的杰弗里·斯基林;使时代华纳公司创美国历史高达一千亿美元亏损的“两大天才”史蒂夫·凯斯和杰瑞·莱文......在决定性时刻,他们选择让自己感觉良好并看起来完美,从而放弃了那些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方案。责怪他人,掩盖错误,抬高股价,镇压对手和批评之声,不顾员工的死活。

    当老板们处罚和羞辱员工时,公司的整个氛围就会发生改变。所有的一切都会围着老板转,员工忙着哄老板开心。当公司的老板控制欲极强并热衷于虐待员工时,他们便将公司的所有人放入一个固定式思维模式中,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不会去关心学习、成长以及推动公司发展,而会去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起初是老板担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但最终导致全公司开始担心,勇气和创新是无法存活的。

    伟大的企业管理家安德鲁·卡耐基说过“我希望我的墓志铭是在这里长眠的人能把比他更优秀的人才招致麾下”

    财捷集团CEO史蒂夫·本尼特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报道世界上最受人敬佩和效仿的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说:“我在通用电气的时候,从杰克·韦尔奇身上学到了如何去培养员工......他会直接去和在一线工作的员工接触,了解公司的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时会在路易斯维尔的冰箱制造厂里看到他......他会去流水线听取工人们的意见。” 曾经韦尔奇非常自负,不能接受批评,过分依赖自己的天赋而不是努力的工作和知识丰富的同事,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当时他收购华尔街一家投资金融公司损失高达上亿元,为他骄傲自大上了一堂永生难忘的课。成长型思维的管理者,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法官。韦尔奇摒弃精英主义,在高层出没的精英俱乐部他告诉他们“我从你们每天做的事中看不到任何价值”,让他们思考一个对自己和公司来说都更有意义的新角色。一个月后俱乐部主席告诉韦尔奇他有了一个新主意:将俱乐部变成一个志愿者团体。20年后,这项面向全体员工的计划已经召集了4.2万成员,他们在贫民区的学校辅导学生,为有需要的社区修建公园和图书馆,努力帮助他人的发展。他们都认为公司领导人的最主要素质是发展潜力和激情,而不是卓越的才华。

    同样还有摒弃固定式思维,带领IBM这头曾经的大象跳舞的郭士纳;用倾听、坚韧和恻隐之心将陷入绝望境地的施乐公司扭转乾坤的穆尔卡希......在他们眼里,公司不是突出自己优越性的工具,而是可以促进成长的发动机:可以促进他们自己、员工以及整个公司的成长。他们不谈特权,而是专注于带领公司奋斗的过程。这是一场包罗万象、充满欢乐的学习历程,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人生旅程。

    杰克·韦尔奇、郭士纳和安妮·穆尔卡希:在他们眼里,公司不是突出自己优越性的工具,而是可以促进成长的发动机-可以促进他们自己、员工以及整个公司的成长。他们不谈特权,而是专注于带领公司奋斗的过程,这也是一场包罗万象、充满欢乐的学习历程。

    1)群体思维和团体讨论:群体思维指人们在团体决策的过程中思维倾向于一致,没有人提出异议,没有人采取批评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欧文·贾尼斯提出的概念)。这种群体思维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决定,而且,思维倾向于固定型思维模式。

    当人们过分相信一个有天赋的领导者、一个天才的时候,当一个群体沉迷于自我优越感的时候,当领导者热衷于惩罚持有异己见者时,群体思维就会出现。成长性思维消除了“能力是固定的”这个概念给人们带来的错觉及负担-让人们能够进行全面的、开放的信息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决策水平。

    这意味着我们最好的选择并不是找到一个最有天赋的管理人员,然后放任不管,而是要去找到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管理人员:这样的人要热衷于培养员工并热爱学习,乐于给予和接受反馈意见,能够面对并战胜困难。同样意味着,我们需要培训领导者、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们,让他们相信自我发展,此外还要教给他们最有效的交流和培训方法。确实在大型培训项目中,以成长性思维模式培训班作为开端是最好的选择。要将公司创造为一个会对能力发展进行奖励的企业-之后的自然会有领导者出现。

    2)“天才文化”和“成长文化”

    曾经安然公司营造了一种人才之上的企业文化,由此迫使其员工努力表现得异常有才能,也迫使员工陷入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不愿意承认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他们不会在投资者和公众面前站出来承认自己错了,宁愿选择撒谎,最后轰然倒塌。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更强,并拥有更高的员工授权水平和所有权意识,并愿意承担更多的义务,支持(合理的)冒险与创新行为。他们不是雇佣天才,而是挖掘潜力,培养人才。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更应该拥有成长文化,让每一个员工处在被信任的角度去进行自由的革新,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感情方面,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被拒绝的时候感觉自己被评判了,被他人的拒绝贴上标签,好像陪审团下达了判决书,这个思维没有给他们提供愈合创伤的能力,他们能做的就是希望去伤害那个使他们遭受痛苦的人;而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去理解和原谅,并继续生活。尽管他们通常会被发生的事伤的很深,但他们希望能从这次关系中领悟“这段感情以及它结束的方式让我明白了两个人沟通的重要性,以前我认为爱可以战胜一切,但是我现在知道,爱是需要很多其他支持才能存活下来的,每一段关系让你越来越了解自己,你会渐渐看到适合自己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1、爱情

    固定型:即刻、完美和心有灵犀,如果对方不理解我,那么就不是真正的爱我,也不是我这个世界上唯一爱着的那个人。如果你需要为其努力,说明他/她注定不属于你。发现伴侣某些方面的缺点,他们就会看不起对方,并对整个恋爱关系感到不满,有的时候会视而不见,不去解决和面对,久而久之会反目成仇,甚至和伴侣竞争谁是最棒的。

    成长型:一切可以培养,所有一切都可以成长和改变。婚姻不是一种永恒的默契,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来保持不脱轨,将伴侣聚在一起和将他们分开的两种力量之间永远存在一种张力。在恋爱关系中成长,对我来说,婚姻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你要鼓励伴侣成长,也要让对方鼓励你自己成长。

    2.友谊

    促进彼此成长,并相互肯定。朋友可以给与彼此智慧和勇气,去做出促进成长的决定,朋友可以相互肯定彼此的优点,指出彼此的缺点。

    人的害羞心理会阻碍人们交友和发展恋爱关系,被自己的恐惧控制,害怕受到他人的评价,因此避免跟别人接触。害羞的行为也是一种潜意识固定型思维作祟。

    教育:父母、老师和教练是思维模式的传播者

    校园暴力在如今的校园依然很猖獗,幼小的孩子被嘲笑,被折磨和殴打,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狂妄自私,另一部分孩子生性胆怯。这些施暴者有可能是家长和老师,也有可能是学生本身;而受害者如果不及时做心理辅导,积郁久了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和报复的心理和行为。如何解决呢?

    父母、老师和教练是思维模式的传播者,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出一条信息,这些信息告诉他们: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评判;也可能是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这就让孩子走向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关于成功的信息:“你学的真快!你真聪明!”“看这张画,玛莎,你说他是不是下一个毕加索”

    “你真聪明,你根本没学习就得到了A”......

    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的学习的动力和表现。孩子喜欢这样的表扬,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成就感和优越感,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积极性就会跌到低谷。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很聪明,那么失败则意味着他们很愚蠢。

    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地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成的成就。而且我们可以在和他们谈到其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选择:“你的进步表明你真的为你的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反复阅读了材料,画出了重点,对自己进行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奏效了!”

    关于称赞还有一点“哇,你做的真快”“看,你没有出一点差错”这是传递速度和完美,这正是刻苦学习的敌人,我们应该说“哎呀,我想这道题对你来说太简单了,很抱歉浪费了你的时间,我们来做一些真正能够从中学习的题目吧”

    关于失败的信息 :建设性的批评最有效

    孩子们解读信息:对孩子的行为,父母总是第一时间就做出解读和反应。一个新妈妈尝试着给她的孩子喂奶,孩子哭着不吃,或者只是吸了几口就放弃了,开始大哭。成长型思维妈妈会说“我们两个都在学习如何做这件事,我知道你很饿,我知道现在的情况很令人着急,但是我们都在学习的过程中。”

    固定型思维者由于没有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思考,他们提不出有意义的批评和建议,他们的建议可能会很短且很贴心“我真的为你感到遗憾”,但是对孩子来说没有用处。

    处罚是否算教育?很多父母认为,当他们评判和处罚孩子的时候,他们是在教育孩子,他们会说:“我要给你上一课,让你永生难忘” 他们教了孩子什么了?教了孩子的是他们如果不按照父母的规则和价值观办事,就会受到评判和处罚。他们没有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做出更有道理、更成熟的决定。这些父母很可能根本没有教给孩子们“交流的大门是敞开的”这一道理。父母需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望子成龙-帮助他们培养兴趣,获得成长,领会学习的乐趣。

    父母“我在评价你,如果你能按照我们的条件成功,我们才爱你”比起孩子的长期学习能力,这些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才华、总体形象和名声。这些会给他们带来自豪和面子,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

    孩子们认为自己符合心中完美典型的形象么?大部分时候,他们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说这些完美典型扰乱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停滞不前、容易放弃且精疲力尽。他们被这个自己永远达不到的完美标准折磨的意志消沉。比如“我父亲努力让我成为他理想中完美儿子的副本。但每当他发现我做不到的时候,他就会放弃我。他的做法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疤痕,让我产生了一种永久性的挫败感”

    当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成长性思维模式的理想形象时,他们给了孩子一个奋斗的目标。他们同样给了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给他们空间长成拥有完整人格的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优秀教师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他们也都对学习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优秀教师会给所有学生设立高标准,而不是只给那些相对优秀的学生。成功人士大部分的启蒙老师都非常和蔼可亲,富有包容力,他们创建了一个充满信任、摒弃评判的学习氛围。比如柯林斯“在这里没有奇迹,我也不是什么奇迹的创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将大海从中间分开。我只是爱你们这些学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这么做的。”

    美国杰出篮球教练约翰·伍登对待比赛要求自己的队员充分准备,全力付出,对明星球员和普通球员一视同仁,并教球员们懂得生活的方式和乐趣。他被采访时说道“有不少教练采用专横的方法来带领球队夺得冠军,例如文斯·隆巴迪和波比·奈特。但我有着和他们不同的理念,对我来说,关心、激情和体贴永远是重中之重。”

    那么谁才是敌人:胜利还是失败?

    胜利可以将我们推入固定式思维模式中,我能赢因为我有才能,所以我肯定一直赢下去。只有那些在胜利的巅峰依旧保持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持续的不断胜利。

    相反失败缺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缺点和不足,给我们提供成长和进步的契机,抓住这个机会从失败里走出来,就会又步入下一个成长阶段。

    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错误理解:

    1 很多人将身上的某些喜欢的优点称作是“成长型思维”,他们没有专注于个人能力发展的问题,而是沉浸在自己杰出个人能力中,无法自拔,违背了成长型思维宗旨;

    2 成长型思维并不只关乎努力,更是努力所带来收获,而非努力本身。甚至称赞根本不存在的努力,当做一种安慰(一种糖衣炮弹)。成长型思维模式本该帮助孩子们去学习,而不是去隐藏她们没有学到知识的事实,可以肯定孩子们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这要和付出的努力联系在一起。

    3 告诉他们可以做任何事, 一句空洞的安慰,算不上什么成长型思维。

    两种思维对比导图

    Q 4:HOW 终身成长?

    塑造成长型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天生对学习拥有热情,但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可以让这种热情消失。当你开始很享受某件事,后来变得越来越难,你开始想放弃,下一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要欺骗自己,想象你的大脑在遇到挑战的时候正在形成新的神经元连接,然后再继续学习,坚持下去。

    创造一个世界,让我们自己在当中表现的完美无缺,这个想法确实很吸引人,就像小孩子建立自己的城堡一样,但是一旦打破这种完美,我们会怎样?会沮丧、绝望、咒骂、退缩,甚至麻木不仁选择遗忘?认真看自己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但要明白这件事不会给智力水平或者个性下定义,问自己我曾经在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我怎么才能借此成长?当感到情绪低迷的时候,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考虑一下如何学习、挑战以及勇敢地面对障碍。把努力想象成一种积极、有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大累赘。

    有没有一直想去做,但是因为自己不够擅长而不敢去做的事?设置一个计划,去实现它。

    改变思维模式

    首先,不要过分担心自己是不是聪明,不要过分在意失败,这会带来自我毁灭的过程。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和睡觉,好好生活。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解决办法:考虑好自己的目标,然后想想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它。能采取哪些措施让自己获得成功?能收集到什么信息?

    其次,制定可执行的计划,避免不可执行的计划。设想每件事中具体可能遇见的细节,这些具体的、可以设想的计划涉及做事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会让自己保持高效的行动力,当然会提高成功的几率。制定一个具体的、成长型导向的计划,并坚持不懈的实行它。

    比如在职位很低的时候,不要沮丧,要抓住这个机会了解公司的各种细微方面在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巨大优势,所有具备成长性思维模式的CEO都对自己的公司上上下下了如指掌。

    当成为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以后,会惊喜的发现别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愿意帮助和支持自己了,他们不再是阻碍我得到应有的待遇的对手,而越来越多地成了为我们的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合作伙伴。

    当一段关系变坏后,我们都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这样做并不是要因为出问题而责备自己,而是要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从而学会必要的沟通技巧,在未来经营更好的关系。最后成长型思维会让人们放下自责和痛苦,带着新的领悟与沟通技巧重新出发。

    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首先,毫无疑问父母称赞孩子,不是为了夸奖能力而是关注学习的过程;

    其次,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做出反应。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依然对孩子们的自信心以及时期表现出担忧,但鼓励将此视为一种学习的良机,帮助孩子直面处理这些挫折,并告诉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此外,注重学习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父母、老师和教练如果想要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头脑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够了,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比如称赞的方式,遇到挫折反应、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来以身作则为孩子带来成长的榜样。

    当儿子说起自己别的孩子做得更好时,家长就要说“是啊,是啊,但你学到了什么呢?”当他说起学校教的东西对他来说多简单时,家长要说“哎呀,那可不好,你没学到东西,你能试图找点更难的事情做,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吗?”当他吹嘘自己是冠军时,要说“最努力的才是冠军,你可以成为这个冠军,那为了下一个你准备什么了呢?”

    对于“早熟”由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提早认识到了努力付出和奋斗对自我人生的重要性;另一种是过早地对自我的评价和能力定性,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关于第二种倾向的孩子,家长要告诉他:自己今天通过练习,掌握了哪些过去没有掌握的技能。如果犯错了,生动地讲述自己犯了什么错,如何通过错误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思维模式与意志力

    有些人会用固定型思维模式考虑问题:如果你很坚强,拥有足够的意志力,你就能成功;但如果你很软弱,不具备意志力,你就无法成功。因为没有制定具体的方法,到头来准会说“放弃吧,半途而废最简单了,我都放弃过无数次了。”

    意志力不是要么有要么没有的东西,它是在不断成长中锻炼出来的一种坚韧不拔的能力,它需要帮助,不断地成长。

    成长行为模式与自我控制

    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习一些能够帮助自己的策略,并加以练习。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当遇到挫折,明白挫折时在所难免的,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问自己“我能从挫折中学到什么呢?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我该怎么办?”

    人们放弃非好极坏、非强即弱这种从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产生的想法时,就能更好地学习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第一步:接受

    其实万事万物中没有非此即彼的事物,思维同样也是,每个人都有固定型思维,也有成长型思维,区别就在于哪个占据主导,而哪个又在哪方面占据主动。让我们放松自我, 拥抱固定式思维模式 ,这没什么可羞愧地,正常的人类就是这样的。

    第二步 观察

    明确什么激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当遇到巨大的挑战时,有一种人格会说“也许你没有那么大能力,其他人会发现的”、“放弃吧,这让你感到沮丧和难为情,还是做些简单的事吧”、“你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你永远也成不了那样的人”、“当你承受压力的时候,我的固定式思维模式会出现。他在我脑海中不停制造噪音,让我无法专注于我应该做的事”、“当我面对工作最终截止日,我开始不断吹毛求疵,而不是给我的团队打气-没有人做的事是对的,你们的速度太慢了”

    观察他们是怎么在作祟的,不要轻易惊动他们,以免打草惊蛇。

    第三步 命名

    可以给这个人格起个名字。设定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名字或者不喜欢的名字,提醒自己这不是要成为的人,时刻警惕自己又要受此牵制。在一个团队里,当我们对彼此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及其出现诱因有了了解,我们之间的合作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整个团队的士气也会大幅上升。

    (我个人认为,自我意识不够强烈的,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以让自己尽快走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误区。如果真正要改变自我思维,必然要从思想上有所觉悟,行动上一步步落实)

    第四步 教育

    固定式思维模式人格本来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却没有找到什么办法解决。让自我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挫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

    理解每个人都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事实,可以让我们更易对他人产生恻隐之心

    第五步 学习和帮助学习

    要建立成长型目标,对我来说,今天有那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对我周围的人呢?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

    获得成功后,要保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

    确定以此成长型思维为基准的信念,通过一件件小事强化自己的信念,最终会不由自主的终身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恰好遇见你之《终身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vs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