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好玩,讲的是生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是在探究“人类的非理性—我们与完美之间的差距”。

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
利用人们喜欢比较和攀比的心理,生活里处处都是营销奇才设的价格诱饵和陷阱。

以上这个例子中,通过比较,大多数人会觉得第三种价钱就是买印刷版杂志白送电子版。凭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果真,84%的人选了第三种。
然而,真正需要印刷版杂志的人并没有那么多。
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殊不知已然是被割的韭菜。
同样的道理放在自己身上时就是家长常常会比较孩子。在他们眼里,别人家的孩子通常都是集万千优点于一身,自家孩子哪哪都是缺点。于是,马不停蹄参加各种类型补习班,从跳舞到唱歌,从钢琴到萨克斯,从数学到英语,一样没落下。结果都没学好。
放宽眼界,找出自己孩子的特长,在能力范围内保持平常心走好自己的步伐,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失衡
第一次的出价,称之为锚。这种印记长久影响着以后的决策。长期生活在上海并买过房子的人,听到家乡的房价,觉得是白菜价,买起来毫不手软。其实深入研究一下,这么买房子,就当地收入水平来说,很容易买到当地并不便宜的“高价房”。
好的,又一次当了韭菜。
每次遇到新东西或有特点,新奇的网红店活动,我都会犹豫是不是要试一下。直到实践一次,可能抛弃自己原先消费习惯,并习惯一种新消费形式。
想到盒马鲜生,人们可以现场挑选海鲜,吃到新鲜加工的海鲜以及当场制作的简餐,牛排等且无现金结算。盒马鲜生成功的培养了消费者在超市里吃饭这件事的新习惯。
这时别忘了考虑价格问题。通常来说在市场经济下,价格是供给与需求达到完美的平衡点。
但购买意愿一但被新的习惯操控时,要保持对价格和数字的敏感。需要审视一下这种行为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愉悦感。
生活处处都是坑,填完一个又一个在前方冲你招手。
争取少当韭菜,多当二郎神。

更多精彩,关注公众号小杨玩阅读

网友评论